内聚营养源SRB污泥固定化技术及处理含锌废水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处理高硫酸盐的有机废水、矿山酸性废水(AMD)、电镀废水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以废治废”、处理重金属种类多、处理彻底、处理潜力大等特点。但也暴露了营养源不能被生物充分利用,导致出水COD偏高;金属离子对SRB毒害作用影响处理效果等缺陷。 本研究提出内聚营养源SRB污泥固定化技术。将SRB所需碳源固定在小球内部,并构造出SRB生长良好的内部环境,不仅克服了重金属离子对SRB的毒害,又因为碳源内聚而避免有机物的污染,所以它在重金属废水低廉高效处理方面体现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本实验针对含锌废水进行处理,对交联剂进行优化选择,并进一步探讨了交联剂固定成球的机理,对内聚营养源固定化小球与游离污泥做对比实验,最后采用下流式厌氧生化反应器工艺,进行废水的连续处理实验,考察这类废水厌氧生化处理的可行性,并确定相关的技术参数。 选用聚乙烯醇为包埋剂,考察不同交联剂对成球性能,营养源内聚效果、硫酸盐还原效果、锌离子去除率、出水COD值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交联剂:40%(NH4)2SO4与2%CaCl2混合溶液。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交联剂固定成球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交联剂为饱和硼酸与2%CaCl2混合溶液,PVA与硼酸反应生成B-O官能团,处理废水过程中硼氧键断裂小球破损;交联剂为40%(NH4)2SO4与2%CaCl2混合溶液时,PVA与硫酸铵反应生成链状化合物,在空间交叉排布,交织成网,SO42-为四面体结构,填充于网格之间,致密的网包裹小球表面,增大小球强度,在处理废水过程中不易破损。 内聚营养源固定化小球与游离污泥做对比实验,考察硫酸根去除率、锌离子去除率、出水COD值等因素,并借助EDX分析小球内部锌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采用内聚营养源固定化小球,硫酸根去除率为55.7%,锌离子去除率达98%,出水COD低于100mg/L,进行多次循环实验,出水锌离子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每克固定化小球内部锌离子含量为0.04364mg。SRB处理含锌废水机理研究表明,锌离子是通过与硫氢根离子生成沉淀而去除。 采用下流式厌氧生化反应器连续处理废水实验中,考察这类废水厌氧生化处理的可行性,并确定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球液配比量为1:2(g/mL),水力停留时间为16h;16-24h的一次循环实验,出水锌离子浓度低于5mg/L,硫酸根去除率为57.4%,出水COD值低于100 mg/L,反应器稳定运行时间8小时;固定化小球循环使用8次,出水锌离子浓度达到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反应器稳定运行时间在7-9h之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传统生物医用植入材料存在着生物相容性差、不可降解和不易吸收的缺点,植入后会给病人带来因再次手术取出引起的痛苦,或因植入材料长期遗留在体内造成的潜在危险。而镁合金因其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是湿地评价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通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众所周知,研究宏观材料的性质时,由于其较大的尺寸,被研究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大晶体,相应的模型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然而当材料尺寸逐渐减小,到了微米甚至纳米尺寸,那么对于内
本课题通过添加稀土元素Ce和La制备Mn-Ce-La复合型催化剂,并在催化湿式氧化中以苯酚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得到了好的污染物去除率,催化剂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研究中采用浸渍法
近几十年来,膜分离技术由于其环保且处理能力强的优势在水处理过程中广泛运用,其中,新型膜材料特别是功能化复合膜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氧化锰(Mn O2、Mn3O4)作为重要的过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镇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人民的重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备简陋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