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投资低、便于管理、高效低耗能的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工湿地中主要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对各种污染废水的净化。同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人工湿地参数会随着环境、水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长期运行效率也受到人们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工湿地净化污染废水机制,对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非常必要。人工湿地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大量积累有机污染物,为人工湿地释放臭味气体提供了条件。挥发性硫化物主要包括二甲基硫(DMS)二甲基二硫(DMDS)、甲硫醇(MT)和硫化氢(H2S)等,这些硫化物对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等有重要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湿地长期运行对pH、碱度及酸度的影响,同时研究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的释放。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长期运行中pH及酸碱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运行期间,各湿地单元出水pH均在中性范围内变化;运行初期,出水pH值偏高,而且以煤渣为填料的湿地出水pH值大于以砾石为填料的湿地出水pH值;人工湿地出水回流使煤渣为填料的湿地单元pH值下降,且同时引起P的去除率增高,对于砾石填料的湿地单元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与回流影响金属元素在人工湿地中的存在形态有关;人工湿地出水酸度低于进水酸度,人工湿地出水碱度明显高于酸度,表明人工湿地内部的厌氧状态,湿地进水有机负荷和温度对碱度有显著性影响。2.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堵塞和正常运行人工湿地填料基质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释放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人工湿地深度对VOSC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二甲基硫(DMS)释放较少,8-10cm处的下层填料基质对DMS的贡献较大;2)、长期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后可能导致DMS的释放增加,且主要来自于表层填料基质,可能是由于堵塞引起的有机物积累增加;3)、灭菌实验表明,湿地中微生物对VOSCs的降解作用明显,灭菌后当天DMS释放量较大,可能的原因为:加热条件下填料基质吸附的DMS的释放;硫化物的加入可促进非生物作用产生DMS、DMDS和MT,推测可能机理为通过生物硫颗粒作用。3.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对湿地填料基质释放VOSCs的研究表明:以砾石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对于LAS几乎无去除效果,进水LAS浓度可影响出水硫酸盐浓度,增加VOSCs臭味气体的释放。低浓度LAS对DMS的释放有缓解作用,随着LAS浓度增加,DMS的释放量增加,可能原因为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