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对其性能和挥发性硫化物转化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投资低、便于管理、高效低耗能的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工湿地中主要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对各种污染废水的净化。同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人工湿地参数会随着环境、水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长期运行效率也受到人们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工湿地净化污染废水机制,对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非常必要。人工湿地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大量积累有机污染物,为人工湿地释放臭味气体提供了条件。挥发性硫化物主要包括二甲基硫(DMS)二甲基二硫(DMDS)、甲硫醇(MT)和硫化氢(H2S)等,这些硫化物对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等有重要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湿地长期运行对pH、碱度及酸度的影响,同时研究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的释放。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长期运行中pH及酸碱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运行期间,各湿地单元出水pH均在中性范围内变化;运行初期,出水pH值偏高,而且以煤渣为填料的湿地出水pH值大于以砾石为填料的湿地出水pH值;人工湿地出水回流使煤渣为填料的湿地单元pH值下降,且同时引起P的去除率增高,对于砾石填料的湿地单元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与回流影响金属元素在人工湿地中的存在形态有关;人工湿地出水酸度低于进水酸度,人工湿地出水碱度明显高于酸度,表明人工湿地内部的厌氧状态,湿地进水有机负荷和温度对碱度有显著性影响。2.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堵塞和正常运行人工湿地填料基质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释放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人工湿地深度对VOSC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二甲基硫(DMS)释放较少,8-10cm处的下层填料基质对DMS的贡献较大;2)、长期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后可能导致DMS的释放增加,且主要来自于表层填料基质,可能是由于堵塞引起的有机物积累增加;3)、灭菌实验表明,湿地中微生物对VOSCs的降解作用明显,灭菌后当天DMS释放量较大,可能的原因为:加热条件下填料基质吸附的DMS的释放;硫化物的加入可促进非生物作用产生DMS、DMDS和MT,推测可能机理为通过生物硫颗粒作用。3.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对湿地填料基质释放VOSCs的研究表明:以砾石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对于LAS几乎无去除效果,进水LAS浓度可影响出水硫酸盐浓度,增加VOSCs臭味气体的释放。低浓度LAS对DMS的释放有缓解作用,随着LAS浓度增加,DMS的释放量增加,可能原因为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
其他文献
为探索既具科学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学校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某省544所中学2006年至2010年高考成绩,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对单一学校、某一区域学校的效能增值情况进行评价,并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途径已经对传统的出版逻辑与流程产生革命性冲击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恐怕不得不要考虑自己的产业链、实质则是内容生产线与营销渠道的重塑
国家治理需要自学考试,自学考试促进国家治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自学考试,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学考试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世情、国情和民情,对国家治理
本文对北京市公交线网系统规划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通过对现状问题分析和发展前景的把握,进行了线网系统合理模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优化方案、近期实施方案以及相关保障
微课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以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图片、音乐、文本等多种元素,其特点“短、小、有趣”并且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
针对投资组合中收益和风险均需考虑的因素,将其抽象为一个多目标0/1背包问题并使用SPEA2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来求解投资组合问题能更好的揭示出收益与风险
线损是电力系统的客观存在现象,对线损和控制与管理可以全面反映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的综合指标与综合能力,有效的电力系统线损管理工作是维护和稳定电力安全、提高电力效率的
工业设计服务已成为创新经济时代国家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的重要焦点。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工业设计服务业创新政策的分析,发现当前关于设计服务业创新政策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对操
北美页岩气田以海相沉积储层、热成因气为主,其页岩气的有效开发改变了全球天然气供给格局。通过十余年的勘探开发攻关,我国页岩气资源也实现了有效开发,2016年产量达到78×1
选取某燃料电池轿车作为虚拟试验对象,通过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和虚拟试验场,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模拟了轿车的正面碰撞试验,并对其正面碰撞人体伤情指数进行分析,从被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