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最新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mQMD-v2.2)和统计衰变模型(GEMINI),研究了中低能重离子碰撞反应后碎块的总动能、电荷和同位素分布等情况。结果很好的符合了实验数据,帮助更好的了解深度非弹性碰撞的机制和核核相互碰撞中的动力学过程。在模拟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之前,首先从核的基态性质,如结合能、方均根半径等,检验了ImQMD-v2.2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研究近垒16O+40Ca和154Sm+162Gd反应体系的总动能分布,发现在中心碰撞和半中心碰撞的情况下,存在大质量转移的现象。 用ImQMD-v2.2+GEMINI混合模型模拟了入射能量E=35 MeV/u的197Au+197Au反应。发现在中心碰撞的情况下,即使不加统计衰变模型也能符合的很好;但是对于擦边碰撞的情况,ImQMD-v2.2的大质量碎块产额大,而中等质量碎块产额很小。通过衔接统计衰变模型GEMINI使初级的大质量碎块产生次级衰变,从而改善了中等质量碎块的分布,对大质量区域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很好地再现了入射能E=35 MeV/u的197Au+197Au反应产物的电荷分布。 同时也用混合模型研究了154Sm+162Gd在质心能量Ec.m.=440 MeV情况下的同位素分布。发现丰中子同位素的产额要远大于丰质子,而经过统计衰变模型计算之后,产生的新的丰中子同位素还是很多。还计算了154Sm+154Sm和238U+238U在入射能量E=35 MeV/u下的同位素分布。发现在A=45-60的质量区域,统计衰变的影响非常明显,大量的丰中子核经过对称或不对称裂变、粒子蒸发等,导致在A=10-25区域的产额有明显的增加。而在这两个中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反应中,并没有观察到很明显的新的丰中子同位素产生。这些研究表明近垒能区的多核子转移反应是产生新的丰中子同位素的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