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其社会影响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实践中屡屡爆发的质量问题、环境污染和员工健康等问题,无一不凸显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先行研究大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脱胎于早期的商业理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额外的一项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为规避企业行为的负外部性,社会利益组织通过向政府或企业施压,利用制度约束来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表现为社会福利对企业利润的分享。但企业的本质带有强烈的逐利性,如何来调节这一行为与企业本质之间的矛盾,已有研究并没有很好地回答,也并不能解释实践中部分企业自愿履行社会责任和部分企业规避法定社会责任的现实。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尚未十分清晰,这是其不能解释上述矛盾的症结所在。基于现实的迫切需求和理论的发展需要,本文认为有必要深入探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构成和实现机制,廓清实践中的履责难题。首先,本文借鉴现有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相关研究,立足企业本质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将其视为企业对外部性议题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回应。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因企业行为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价值分享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其次,本文遵循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规律,以利益相关者为履责对象,构建以企业行为为主体的划分标准,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因企业行为而产生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因企业发展而自发的企业社会责任。再次,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将其概括为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两种。重点关注后者,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内生于企业资源整合与价值创造机制和企业价值分享机制中。最后,本文以中国的经验数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归纳总结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现状,并利用SPSS25.0和Amos21.0软件,对2015—2019年部分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来支撑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间接提升企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给出对策建议。在理论层面,本文从企业本质出发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构成,以企业行为作为标准划分企业社会责任,较为清晰全面地解释了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并进一步进行了实现机制分析,或可对这个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完善。在实践层面,研究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引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本文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也能为我国政府破解企业难题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