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赋序与文体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赋序作为赋体与序体的一个结合体,在汉魏六朝时期经历了产生、兴盛以及走向衰落的生命阶段。对于赋序这一文体形式来说,汉魏六朝时期是最能反映它生命活力的一个时段。在这一时段内,赋序的体制形式、题材内容、表达方式都得到了极大限度地扩展,使它成为一种可以独立于赋作之外、具有自身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文学样式,给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与文体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本资源。为了更深层次地挖掘汉魏六朝赋序的学术价值,本文立足于这一时期赋序的留存文本细致研读,采用文献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举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赋序作品条分缕析,再结合当时的宏观历史文化环境归纳升华,旨在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汉魏六朝赋序的发展趋势,并着重展现其在文体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于严格意义上“赋”序,这一对象的确定建立在详细的赋体辨析与序体源流梳理之上,以期掌握汉魏六朝人自觉作赋序的情况。在具体研究上,本文分两大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对汉魏六朝赋序整体发展情况的宏观观照。通过对汉魏六朝赋序进行量化简析,发现这一时期由低到高再回落的发展曲线,并着重探究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发展情况对这一时期赋序创作达到高峰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赋序创作的分析,发现西汉并未出现由作者本人创作的赋序,真正意义上的赋序出现在东汉,一些先行者的创作引领了后世赋序创作在体制篇章、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第二部分则是对汉魏六朝赋序所体现出的在文体学几个方面的价值进行微观分析。通过对汉魏六朝赋序具体文本的研读,一是发现这一时期,很多作家已经能够做到按体写作,有着自觉的文体意识,但是也有部分作家在序文言论中透露出对赋体概念的模糊认知,这其实是汉魏六朝时期整体文体辨析程度的一个反映,应该看到,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的,有时候是在有了文学创作以后才总结出文学理论,有的时候是文学理论超前于具体作家的文学创作,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先进的理论结果来推理个体的创作实践;二是发现这一时期赋体创作题材上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有大量依仿前人的作品出现,不仅题材相关,体制形式、措辞方式等也都相仿,这样便出现了不少类型化的创作题材,使这些题材得到了充分而饱满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作品标新立异,刻意突出自己的拓荒之举,虽然有骋才炫学之嫌疑,但这样也促使赋体创作题材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开拓与完善;三是细心搜罗汉魏六朝赋序中有关文学批评言论的蛛丝马迹,对其中的文学理论专篇进行系统研读后再打散,与其他零碎的言论分类结合,从这些言论中窥探到汉魏六朝人对赋体起源、文体风格与社会功用的认识以及对具体赋家赋作的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发展为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技术,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
从文化安全视野进行考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文化为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智力支持。内蒙古作为一个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集团的运用还存在着预算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预算方法单一、预算责任划分不清等诸多问题。完善组织机构设置、选择并优化预算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等,
<正>著名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人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中,身心愉悦、放松,能瞬间从紧张和疲劳状态解放出来,进而使接下来的活动变得有趣和
电网工程造价精益化管理要求不断深化,传统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亟需创新。结合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适宜性;然后从
镁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可降解性植入材料,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镁是人体内所含的基本元素,对人体无毒性。镁合金密度小,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更重要的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由于隐喻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关,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的认知关系,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理应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英汉“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进程,国家科委在总结软
随着国内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产品的样式日益复杂、建设难度不断提高,逐步增加高层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建设,有关部门非常注重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然而,在具
结合湖北省某变电站在岩溶发育地基上成功建站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岩溶地基的勘察方案、岩溶发育的规律及机理、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岩溶发育地区变电站站址地基基础的处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