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科技与生命科学的发展,纳米技术与生物分析的交叉研究也越来越广泛。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粒子,具有有机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无法比拟的光学特性。近年来,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分析法已经在生物分析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方法去检测量子点表面细微的变化,生物分子与量子点的自组装仍缺乏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微分离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速度、高灵敏度、高通量及低样品消耗的优点,在生物分析领域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论文将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与量子点,建立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量子点生物分析方法,来研究量子点与生物分子(蛋白、多肽)的自组装及自组装动力学。论文完成的工作如下: (1)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的方法(CE-FL)来研究CdSe/ZnS QDs与多价配体(具有多个巯基基团的变性牛血清白蛋白(d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随着dBSA与 QDs摩尔比的增加,形成的 QDs-dBSA复合物也在增加。当摩尔比为8:1(dBSA/QDs)时,自组装完成。另外,由于多价配体的作用,QDs-dBSA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后,基于CE-FL,研究了QDs和dBSA的自组装动力学。这一工作扩展了CE-FL在纳米粒子-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也为接下来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量子点和蛋白管内自组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我们发展了一种毛细管内检测 QDs与蛋白自组装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能将样品混合、反应、分离、检测一体化,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10 min。该方法比普通的荧光毛细管电泳更灵敏、更迅速、样品消耗更低。该方法能用于检测QDs表面微小的变化。研究发现QDs与蛋白在毛细管内自组装符合希尔方程,经计算得 QDs与蛋白自组装的表观解离常数(KD)为8.8?M。这一工作为生物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3)由于生物分子能通过组氨酸的金属亲和性与 QDs相互作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带有不同组氨酸个数的多肽(Hisn-多肽),来研究Hisn-多肽与QDs之间自组装。结果说明CE-FL是检测纳米粒子表面配体交换有用的方法。显然,His的数目影响QDs与多肽的自组装。我们也发现较长的聚组氨酸(n≤6)能提高多肽与QDs自组装的作用力。另外,我们通过CE-FL研究了QDs与多肽在毛细管内的自组装。这一工作扩展了 QDs-多肽在生物标记与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也为接下来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量子点和多肽自组装电荷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4)根据之前的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带有不同电荷的六聚组氨酸多肽,来研究 QDs与多肽自组装的电荷效应。研究发现,毛细管电泳能有效分离带有不同电荷的四种多肽,且多肽的电荷影响迁移时间。另外,我们研究了QDs与中性的六聚组氨酸多肽(多肽1)之间的自组装动力学,发现存在两种预饱和的中间状态。这一工作说明多肽1在QDs表面存在两种结合位点,自组装在80 s内反应完全。这一工作为制备新型的QDs荧光探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