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光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化学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分析需要在微观尺度上实现对生物分子和细胞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通量检测。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打开了一扇大门,特别是与纳米材料相结合的生物传感平台,已成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因此,追求具有更加优异性能的功能纳米材料成为当今材料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基于此,本论文合成了水溶性NaEuF4纳米粒子、Au@Ag2S纳米粒子、MoS2纳米薄片、氮掺杂碳量子点等一系列光学性质良好的纳米材料,将上述纳米材料引入光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不仅可降低材料对生物活性物质的破坏,且可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NaEuF4/Au@Ag2S纳米粒子制备DNA生物传感器并实现对DNA的超灵敏检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油溶性的NaEuF4纳米粒子(NaEuF4 NPs),经改性后得到水溶性NaEuF4 NPs,同时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Au@Ag2S纳米粒子(Au@Ag2S NPs),并对材料进行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FL)、紫外-可见光谱(Vis-UV)等表征。以NaEuF4 NPs为能量供体,Au@Ag2S NPs为能量受体,茎环结构的单链DNA作为两个纳米粒子的连接,实现NaEuF4 NPs与Au@Ag2S NP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由此构建分子信标DNA生物传感器。将此传感器应用于目标DNA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目标DNA的检测范围为100 aM~100 pM,检测限为32 aM,同时,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抗干扰性。2.基于MoS2纳米薄片组装DNA生物传感器实现黏蛋白1(MUC1)的检测:通过混合溶剂超声法合成水溶性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MoS2纳米薄片,并对该材料进行TEM、X-射线衍射能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等表征。MoS2纳米薄片具有较强的猝灭荧光染料的能力,使用该材料作为荧光染料标记的DNA适配子的载体和猝灭剂,构建生物传感器。将此传感器应用于MUC1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溶液中MUC1的检测范围为1 nM~10 μM,检测限为25 pM;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检测范围为103~5×105 cells/mL,检测限为50 cells/mL,同时,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势。3.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构建DNA生物传感器实现MUC1的检测: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优异荧光性质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同时利用Stober法合成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微球,煅烧去模板后得到无序孔状中空二氧化硅,对材料进行TEM、FL、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然后将上述纳米材料进行组装,构建基于荧光效应的氮掺杂碳量子点DNA生物传感器。最后将此传感器应用于MUC1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敏性,对MUC1的检测范围为1μM~10μM,检测限为10 nM,且该传感器可实现细胞成像。
其他文献
椎板减压术需要脊柱外科医生手持骨钻剔除病灶区椎板,缓解被压迫神经的压力。椎板减压术是风险高、难度大的外科手术之一,对医生要求很高,需要医生有高深的手术技巧、强大的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杨树皮多酚和多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2头背景相同、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3个处理分别为抗生素对照组(基础饲粮+75 mg/kg的喹烯酮+10 mg/kg恩拉霉素)、多酚提取物组(基础饲粮+0.05%多酚提取物)、低聚木糖组(基础饲粮+0.01%低聚木糖)。试验一:仔猪空腹称重,并
四足机器人通过仿生的足式运动可以在不平整,斜坡,坑洼,大尺寸障碍,台阶等复杂的路况下进行运动,这一点较轮式机器人有巨大的优势,但其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运动需要解决复杂的
工业过程中的一些质量变量对于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质量变量的测量,往往受到检测技术、装置价格、以及实时性等限制,很难直接采用硬件
电化学传感器因其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测限在分析化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高灵敏的电化学传感器离不开高活性电催化剂的开发。研究表明,改善电催化动力学过程包括物质传输和
跨海大桥是联系沿海地区间交通来往的重要通道,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跨海大桥逐渐在各地兴建起来。由于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
“花”这一美丽的自然意象经常在中日诗歌中出现。关于“花”意象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中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但是对中日诗歌中“花”意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对比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整理中国诗集《诗经》和《唐诗三百首》中使用“花”意象的诗歌,对中国诗歌中“花”意象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分析。再通过整理日本和歌集《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中使用了“花”意象的诗歌,对日本和歌中“花”意象的发展变化进行
我们生活在网络的世界中。从线上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到线下的朋友、同事人际关系网络,再到工程中的电力网络、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尽管网络形式多种多样,网络中的节点和连
信托收据自1997年颁布《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基本规定》以来,成为与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格式合同。信托收据合同作为进口贸易中主要的融资模式,为资金短缺的进口方提供资
智能优化算法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该类算法在复杂的环境中的搜索性能是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种群体智能算法,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