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而财政支出是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问题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而财政支出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显然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评价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探讨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层面上讲,首先系统阐述了关于财政支出和经济波动的相关理论,随后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的封闭经济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影响经济的传导机制。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功能将其分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考虑两者对产出、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影响。其次,在实证检验方面,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与DSGE模型模拟的脉冲响应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在模型构建方面,通过模型的初始设定、模型求解和对数线性化的方式,形成共有13个方程组成的动态均衡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包含技术冲击、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和消费性财政支出的冲击三个冲击方程。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数据,运用dynare4.5.6工具箱和MATLAB软件,通过校准和贝叶斯估计的方法得到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文主要运用HP滤波分解技术,对经济数据进行了去趋势分解,从而得到经济变量的波动成分,以便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实践性的检验。基于参数估计的结果和模拟出的脉冲响应图,形成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系数为1.28,意味着我国居民当前的消费能力不足,基于风险规避的原因,更加愿意将收入拿来储蓄而不是消费。第二,关于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的当期刺激都只会引起产出的微弱上行,随后便与财政支出反向变动,说明财政支出有逆向调节经济的功能,但效果甚小,生产性财政支出对产出波动反向调节的峰值为-0.024%,消费性财政支出对产出波动反向调节的峰值仅为-0.063%。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生产性支出对私人投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消费性财政支出能够刺激居民消费。第三,为了进一步通过实际的经济数据检验财政支出的政策效果,在第四章运用我国的实际经济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图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情况类似,生产性财政支出对产出和投资的波动有负向效应,消费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正向的。基于文章的研究结果,本文也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主要思想是:首先,要控制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并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增加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鼓励技术创新是需要财政部门予以重视的地方,配合使用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这样才能使得财政支出的结构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微观主体的实质性需求。其次,要关注财政宏观调控的政策效率和政策前瞻性,主动运用财政支出的效力发挥调控的作用。最后,财政支出的干预要符合市场机制,只有在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的地方,政府才能够触及,避免破坏原有的市场体制。
其他文献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由于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居民偏好有更充分的认识,因此,分权有利于基本公共品的提供。然而,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分权不仅没有有效的促进基层政府对基本公共品的提供,反而在一段时间内导致义务教育在内的基本民生性公共品供给不足,为此,大多数学者都将此现象归结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在“晋升锦标赛”中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所致。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晋升锦标赛”确实对基本民生性公共
制造业的发展对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的重要作用,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从2008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相关的政策,包括2008年的结构性减税,2012年实施的“营改增”,以及增值税深化改革,2019年更是实施了大范围的减税降费,在当前的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如果制造业企业的税负水平发生了实质性的降低,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扩大再投资,促使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由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张,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重地方财政支出负担,地方政府只得通过扩大债务融资规模的方式进行市县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土地收储等建设项目投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累积。同时,为缓解地方政府在政府投资方面的资金困境,我国逐步放开了对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制度约束,开始由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并以国债转贷的方式进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随着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推行和2019年社保征缴体制变革,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由于我国社保缴费率偏高和相关制度的缺陷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文献分析了社保缴费负担对企业就业、工资和绩效的“挤出效应”,但较少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传递给世界的名片,不断与经济交融,已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文化贸易迅速扩张,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国际竞争力不足,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品出口质量上存在着显著差距。文化产品质量的改善依赖于技术的提升和创意的形成,且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涉及到科技、政治、经
水污染治理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污染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在国家经济建设初期对环保问题的忽视,导致19世纪中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比如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事件等。因此,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英国政府在1973年通过了《水法案》,从地区、流域等多个层面上设立具有多个职能的机构,从而专门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管控及治理。针对工业污染问题,美国政府于19
企业的投资行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乃至经济增长质量。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高投资效率也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这抑制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就必须要解决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货币政策作为目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代表力量,集环保、省钱、噪音小、能源消耗低等优势于一体,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及其配套充电设施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人均保有量逐年递增,但火灾事故也随之逐年上升。如何在满足人们正常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有效针对这些早期建设的充电设施进行消防安全改造,亟须予以研究规范。本文通过对既有公共建筑地
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宏观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明显时,高杠杆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大幅变动,不断积累债务风险,危及金融稳定。为研究中国高企的宏观杠杆率是否对应着高风险,部分学者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用已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杠杆率作为参照得出中国宏观杠杆率存在较大风险,建议优化杠杆率的内部构成。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去杠杆不仅应考虑杠杆的合理转移,还应关
随着现代行政法的发展,公法理论也在经历着变化,在行政执法领域出现了“柔性执法”与“刚性执法”的划分,“柔性执法”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增强,这些都对行政机关在面对复杂的行政管理秩序时的能力、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时的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中更加注重行政目的的实现,手段上更加温和,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地方立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也在积极探索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