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方支付自产生以来,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与普及。它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与安全问题,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实现了电子交易的高速便捷。但是第三方支付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因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基于此,有必要对第三方支付中的民事责任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出发,阐述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立法现状。其次,详细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用户、银行彼此间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论述他们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从而为划分各方参与者的民事责任奠定基础。再次,深入剖析我国第三方支付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清晰、备付金所有权权属定性错误、各方参与者的民事责任难以厘清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如明确界定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从事电子货币支付业务的准金融机构、明确备付金所有权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明确各方参与者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期望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弥补我国当前第三方支付民事责任方面的漏洞,促进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