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株两优30、中嘉早17和H优518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机插条件下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生育期影响及原因探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植方式同期播种移栽下,传统湿润育秧手栽(简称手栽,下同)生育期最短,抛秧次之、机插秧盘育秧手栽(简称机手,下同)再次之、机插秧盘育秧机插(简称机插,下同)最长。早稻较手栽延迟1-3天,晚稻延迟1-6天;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延迟天数占全生育延迟天数50%以上。不同种植方式生育期变化与秧苗素质和植伤程度有关,采用植伤小的人工移栽,茎叶干重小的秧盘育秧(机手)较传统湿润育秧(手栽)生育期推迟1-5天;相同秧苗素质,植伤重的机插较机手处理生育期延迟1-2天。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全生育期与移栽前单株茎叶干重或栽后5d单株茎叶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机插条件下不同栽培措施:(1)不同育秧基质间,早晚稻均以手栽生育期最短,中锦牌基质育秧、旱土育秧和泥浆育秧三者生育期相同并次之,硬秧板田育秧最长,分别较手栽延迟2-4天和4-6天。不同基质间,与手栽相比,早稻生育期延迟集中在移栽至幼穗分化期,晚稻生育期延迟集中在移栽至抽穗期。(2)机插秧苗期不同水分管理间,早晚稻均以手栽(对照)的生育期最短,不同水分管理之间生育期相同,较手栽延迟2-5天。苗期不同水分管理间,与手栽相比,早稻生育期延迟集中在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晚稻生育期延迟集中在移栽至抽穗期。(3)不同插秧机型间,手栽的生育期最短,早稻期间,洋马高速和井关高速机插质量好且相近,生育期相同,较手栽延迟2天;小精手扶机插质量差,生育期最长,较手栽延迟3天。晚稻期间,三种机型间机插质量相当,都在5%以内,生育期一致,都较手栽延迟4天。不同插秧机型间,与手栽相比,早稻生育期延迟集中在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晚稻生育期延迟集中在移栽至抽穗期。(4)不同播种量与播种期间,同期移栽,手栽大田生育期最短,早稻延迟1-3天,晚稻延迟2-6天。相同播期,不同播种量之间,随播种量的增加,早晚稻齐穗期呈延迟趋势,在最适播种量(90g/盘)之前,齐穗期随播种量增加而延迟;当播种量超过90g/盘时,齐穗期不在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变化。相同播种量,不同播期间,随播期的推迟,早晚稻齐穗期呈延迟趋势,在最适播种量之前,随着播期的提前,齐穗期提前,超过最适播种量(7月5日播种除外),齐穗期不再随播期的提前而变化。大田生育期的延迟是由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殖并存期延长引起的,与生殖生长期无关。早晚稻期间营养生长期均随播期延迟逐渐递增,同一播期,随播种量增加,营养生长期呈递增趋势。(5)不同机插深度间,手栽生育期最短,不同机插深度生育期相同,都较手栽延长4天。不同栽插深度间,与手栽相比,生育期延迟是由移栽至抽穗期引起的。(6)机插条件下不同栽培措施,全生育期与移栽前单株茎叶干重或栽后5d单株茎叶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种机插栽培措施对生育期的影响是通过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来实现,机插生育期与秧苗素质尤其是移栽前单株茎叶干重和机插质量有关:秧苗素质相差不大,单株茎叶干物质重相近,机插质量相当各处理间生育期没有差异;秧苗素质不同,机插质量一致时,生育期随单株茎叶干物质降低呈延长趋势。秧苗素质一致,机插质量差的生育期较机插质量好的生育期延长1d。3、生产上可以通过降低漏蔸率同时尽量少播和早播,使用高性能插秧机进行机插等措施缩短生育期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