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结构是一种很常见的承重结构,经过对多次地震的研究得出结论,常见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很容产生层屈服机制破坏现象,一般会在底层或者某一层出现塑性铰,塑性铰出现后会导致结构失去承载能力。人们经过对结构在地震中破坏现象的研究,得出了理想的损伤机制,即“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很多规范中也有关于“强柱弱梁”的规定。“强柱弱梁”是给结构设定一个比较薄弱的位置,如梁端、底层柱的柱脚、顶层柱的柱顶。当地震来临时,在这些预期的部位发生塑性铰,塑性铰的形成使得结构发生变形,从而消除一部分地震能量,使得建筑结构破坏降低。通过给框架结构增设底部铰接的摇摆墙构件,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结构体系。摇摆墙能够产生一定的转动,这种转动带动整体结构发生一定的侧向位移,从而避免了结构局部发生损坏,结构的两层位移差都更加接近,不会出现某一层单独屈服破坏,结构的每一层,每一个构件都参加到抗震中来,提高结构整体抵御地震的能力。摇摆墙框架结构又分为外挂式和内嵌式,其中内嵌式摇摆墙是根部通过铰接和基础相连,能够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墙的上边部分和框架的梁固接,墙体与框架构造更加简单。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墙和楼板对结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的模型中建立了基于梁柱杆件的墙和楼板BAC模型,此种模型同时考虑了墙和板平行于平面和垂直于平面的力学性能。模型中的摇摆墙模型由梁柱杆件组成,各杆件的截面几何参数按刚度等效结合墙或楼板构件的原始几个尺寸确定,材料特性直接采用摇摆墙的材料特性。本文创建了一个6层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基于梁柱杆件模型对该框架附加了不同截面宽度的摇摆墙,并应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该结构使用了Pushover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结构的抵御地震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内嵌式框架摇摆墙结构的破坏特点更趋向于整体破坏,有效的增强了框架结构的消耗地震能的能力和抵御地震的能力。(2)随着摇摆墙宽度的增加,摇摆墙和框架刚度比增加,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表明结构有了更好的耗能能力。(3)随着刚度比的增加,层间位移更加均匀,塑性铰分布和发展也更加均匀,结构能够在罕遇大震情况下达到其需求,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