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缺血性、神经性和神经缺血性病变,会导致足部出现不同程度感染、溃疡、坏疽,并增加截肢风险,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可导致患者行走受限与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常见的糖尿病足部感染菌主要是由人体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引起的,细菌种类众多,可以引起从浅表感染到深部感染的多种感染类型,由于开放性伤口的限制,在临床治疗中严禁使用常规皮肤消毒剂等治疗,而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则可能造成局部和全身菌群失调,具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局部和全身感染风险。本研究从祖国传统医药入手,研究一种对常见糖尿病足感染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复方中草药,在控制细菌局部感染的同时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预防和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目的研制一种对糖尿病足部感染指标菌具有有效抗菌作用、无毒副作用、易保存、使用有效期长、价格低廉、使用和携带方便的新型复方中草药配方,用于糖尿病足部常见皮肤感染的抗菌治疗和感染控制,并对该复方中草药的毒理学、皮肤刺激性、遗传毒性及抗菌机制展开研究。方法以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足部感染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指标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从多种中草药提取物中筛选出一组对引起糖尿病足部感染常见细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通过开展该复方中草药合剂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研究,研制成复方中草药合剂。根据外用抗菌消毒药物技术规范,开展该中草药合剂的体内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皮肤刺激实验研究;利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体内致染色体损伤研究;利用小鼠体内实验开展该复方中草药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通过各个给药剂量组对大鼠肝∕体、肾∕体、脾∕体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研究给药剂量对体内主要药物代谢器官的影响研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研究中草药的抗菌抑菌机制。结果1.中草药提取物黄芩、甘草和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黄芩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甘草和大黄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2.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0mg/ml;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0mg/ml。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0mg/ml;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100mg/ml。3.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三种中草药提取物是黄芩、大黄和甘草,以这3种中草药提取物构成抗糖尿病足部感染的抗菌中草药复方。抗糖尿病足部感染的抗菌中草药复方中黄芩、大黄、甘草抑菌效果最佳的配方比例为4:1:1。4.抗菌中草药复方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复方中草药合剂对人体无毒,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本复方中草药合剂对皮肤无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体内复方中草药合剂无致染色体损伤作用。抗菌中草药复方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动物脏器检查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大鼠肝∕体、肾∕体、脾∕体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5.细胞膜去极化实验表明,加入本复方中草药合剂后,细胞膜发生去极化作用。6.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实验表明,加入本复方中草药合剂后,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结论1.研制的糖尿病足常见感染菌抗菌抑菌复方中草药配方为黄芩:大黄:甘草,其最佳抗菌抑菌效果的各组分比例为4:1:1。2.本抗菌抑菌复方中草药具有有效的抗菌抑菌作用,在合剂状态下,室温下可保存药效3个月以上。3.在0.25g/kg~1.0g/kg的给药剂量内,本抗菌抑菌复方中草药对机体无急性和亚急性毒副作用,无皮肤刺激作用,无致染色体损伤作用,表明药物安全有效。4.本复方中草药合剂抗菌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膜,改变其极化状态和通透性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