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通信的毫米波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的数据交换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对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5G)因此应运而生。同时,具有大量频谱资源的毫米波频段也受到了5G通信的青睐。作为无线通信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装置,天线对整个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自身性能也影响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为了满足5G毫米波通信对天线层的性能需求,本文主要从点对点通信、点对多点通信等两方面出发对适用于5G通信的毫米波天线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还对5G毫米波通信容量及质量提升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于5G点对点通信场景中的宽带通信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阻抗带宽增强的宽带毫米波平面喇叭天线。通过多层介质基板层叠的方式获得了平面喇叭的构造并利用分层介质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阻抗带宽,同时获得了稳定的辐射增益。进一步结合微带线耦合馈电方式实现了具有三角形晶格排布的阵列设计,获得了高增益和低副瓣电平等辐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够覆盖常见的5G毫米波频段,相对阻抗带宽大于58.5%(21.9 GHz至40 GHz以上)。2.对于5G点对点通信场景中的带内全双工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端口隔离度的高增益双线极化阵列天线。该天线基于漏波天线设计,通过提出的具有开放阻带抑制能力及适用于差分馈电的漏波天线单元构建了双极化天线阵列。为了实现高端口隔离及法向方向上的固定辐射波束,进一步设计了具有两路正交差分信号输出的馈电网络。最终该天线在法向方向上实现了固定波束辐射并实现了51 d B(27.5 GHz至29.5 GHz)以上的端口隔离度。3.对于5G点对点通信场景中的时分或频分双工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低剖面高增益的双圆极化阵列天线。该天线同样基于漏波天线设计,并采用了上述漏波天线单元。为了实现固定波束,该天线采用基于中心激励的差分馈电方式。进一步通过提出的耦合器设计为其提供圆极化激励,并通过设计的双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实现了双圆极化辐射。该天线最终实现了27.2 d Bic的峰值增益且仅具有0.15λ0的剖面高度。4.对于5G点对多点通信场景(多用户通信),提出了一种由平行板龙伯透镜和SIW开口波导馈电构成的多波束天线。其中透镜部分由多层宽度不一的环形介质构成,通过改变介质宽度实现等效折射率的改变从而完成龙伯透镜的设计。为了减小波束角度间隔,提出了一种SIW开口波导结构用于该透镜的馈电。最终该天线实现了11个独立波束,波束间隔仅为9°,能够覆盖-45°至+45°的角度空间。5.对于多用户通信场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9个独立波束,波束间隔为15°,能够覆盖-60°至+60°角度空间的平行板龙伯透镜多波束天线。该天线仅由上下两层金属构件及单块圆形介质基板构成,通过改变平行板波导高度来改变空气和介质的体积比例以实现符合龙伯透镜设计的等效折射率变化。集成设计的WR-28标准矩形波导用作天线的馈电。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的端口隔离度均在18 d B以上。6.对于5G毫米波通信容量及质量提升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轴比带宽增强的圆极化可重构天线作为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传统环形缝隙天线的工作机理,提出一种基于电阻加载的轴比带宽增强技术,能够提升大约30%的轴比带宽。进一步通过二极管开关实现了极化可切换功能,并在辐射层和馈电层分别提出改进措施以缓解二极管寄生效应造成的天线性能下降。最后在微波频段验证了提出的设计。
其他文献
学位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事关国家方针政策落、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基层政权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治理思路和治理方式,即在划小治理单元的基础上,通过行政下沉和自治下沉来解决社区以下层级治理单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社区成员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将这些社区治理实践统称为“微治理”。从理论层面来看,作为一种社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天线系统设计趋向多功能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对天线的辐射与散射特性一体化设计的关注与探索日益增多。本学位论文以超表面天线为设计载体,针对其辐射与散射特性一体化设计的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于超表面加载天线的辐射改善设计与散射调控设计、基于超表面加载天线的辐射与带内散射特性一体化设计、以及基于超构天线的辐射与带内共极化散射特性一体化
无钴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LLO)凭借超高的比容量(250 mAh g-1)及低成本等优势,已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这类氧化物的高容量主要源于高电压下氧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然而在首次充电过程中该反应会引起严重的氧释放,导致大量的不可逆容量损失,造成低的首次库伦效率。此外,氧释放会诱导形成氧空位并驱动邻近的阳离子迁移,触发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的相转变。随着高电压下循环的延长,表界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突出优势在于其重量轻、柔性、可采用连续印刷方式规模制备。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PCE)从最初的低于1%提升到了 18%,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这些高性能器件大多是加工在小尺寸的氧化铟锡(ITO)玻璃上的器件,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有机太阳能电池可溶液加工以及柔性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较多地研究活性层的大面积加工工艺,利用刮涂法以及卷对卷加工法制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PU)综合了聚氨酯材料和有机硅材料的优点,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机械力学性能,又表现出优良的耐水性和耐热性。最具代表性的SPU为长链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主链嵌入型改性聚氨酯,这种主链嵌入方式限制了PDMS链段向表面迁移聚集,常导致SPU材料如表面疏水性能等表面改性效果不佳。而嵌段引入较多的长链有机硅链段,虽然可以保证表面改性效果,但会导致成本上升、严重的微相分离而大幅降低
蓝宝石晶体凭借其宽光谱高透过率、高硬度、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医学和半导体等相关领域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加工技术,基于蓝宝石晶体功能性微纳器件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例如,传统机械加工工艺难以实现微纳米尺度器件的制备,而刻蚀工艺通常只能在平面衬底上实现简单的二维结构。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凭借其高精度、真三维加工、可适用材料广泛等优势,在透明介质材料的功能性微纳器件的制备中展现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的重申,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出现,以及新零售、新制造等概念的提出,从多个方面推动了传统供应链的转型升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全球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数字供应链、智慧供应链。供应链的这些发展使得供应链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动态性也越来越强,自然而然地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严格的环境
皮肤创伤是常见的物理性创伤之一,安全、高效的创伤修复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蛋清肽是蛋品精深加工产业中典型的高值化功能性配料,既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与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的生理调节功能,又可作为肽和氨基酸补充剂满足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是极具前景的创伤修复产品开发资源。为确证蛋清肽的创伤修复能力和作用机制,本论文以蛋清肽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蛋清肽的制备鉴定与活性评价,初步明确蛋清肽加速皮肤创伤愈合的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就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论及高校立德树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