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氨基类齐聚物含能增塑剂的结构设计、性能预测及可控合成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固体推进体系的更新换代,其性能指标逐步从单一能量指标转向综合性能指标,尤其是力学性能指标。含能增塑剂作为推进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推进剂的能量、燃速和射程,还可以改善推进剂的加工性和低温力学性能。所以开发新型的理想含能增塑剂已成为含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二氟氨基基团作为理想的含能基团之一,其能量高,且F元素具有氧化性,燃烧过程中能够提高体系氧平衡。在此基础上,同时针对目前小分子含能增塑剂普遍存在的易挥发、迁移性大的缺点,本文以DFAMO和BDFAO两种含二氟氨基基团的化合物为单体,设计出80种新型二氟氨基类齐聚物含能增塑剂。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所设计目标系列化合物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生成热、密度、热稳定性和爆轰性能等进行计算研究;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预测;选取综合性能优异的构型进行合成,优化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在B3PW91/6-31G(d,p)基组上,应用DFT方法,计算研究了设计的二氟氨基类齐聚物的生成热、热稳定性和爆轰性能。首先通过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系列化合物的生成热。然后,基于键离解能的计算结果,比较和判定系列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最后,结合生成热和分子体积的计算结果预测了系列化合物的爆速和爆压。分析了单体、聚合度、引发剂和末端基团对理论性能的影响。应用分子动力学理论和Materials Studio(MS)软件,对设计的80种二氟氨基类齐聚物含能增塑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预测。根据自由体积理论,应用Origin软件,作出比容-温度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聚合度的增大会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增加;硝酸酯基的存在,能够使得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基于阳离子溶液聚合,以丙三醇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TFBE)为催化剂,DFAMO为单体,1,2-二氯乙烷为溶剂,合成聚合物PDFAMO,优化其反应条件。通过核磁、红外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GPC测得其分子量为812,PDI值为1.12。以发烟硝酸/乙酸酐为硝化体系,1,2-二氯乙烷为溶剂,对聚合物PDFAMO进行末端羟基的硝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NPD。应用核磁、红外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GPC测得其分子量为944,PDI值为1.21。DSC测定NPD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39.31℃。
其他文献
真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由于抗真菌谱窄、毒性显著以及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几丁质
宿东矿区位于淮北煤田东南部,受多期区域地质演化影响,矿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形成以宿东向斜为主体、富含次级褶皱和断层的构造格局。矿区主采8、9煤层和10煤层厚度大,埋藏较深
独立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它以出具审计报告的形式鉴证企业的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审计质量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关键问题。然而,由于审计的信任品特
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一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
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迸发不仅能诱发植物的抗病反应,也会对病原菌直接引起损伤。而病原菌为了成功侵染,必将进化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水体污染尤为严重,尤其是无机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因为不能降解,容易富集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各种生命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铅离子就是其中危害很大的一种。在探索的对重金属离子各种去除方法中,吸附法因为某些突出的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以研发新型的,对环境绿色友好的,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对铅离子具有高效去除作用的吸附剂是至关重要的,对改善环境和维护人民的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人类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微生物资源。论文研究了药用植物结香来源的2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内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桂林道生医院(The Way of Life Hospital),它是今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的前身。道生医院由英国圣公会女传教士柏德贞医生1911年创建在桂林宝积山下,是当时在桂林
近年来,我国大量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氮污染物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含量较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同时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作
有报道称文殊兰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其抗肿瘤的成分和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就文殊兰生物碱有效部位群:文殊兰强碱性生物碱(WSLQJ)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