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秸秆残茬覆盖对土壤风蚀、温度、水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性耕作在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在东北高寒易旱区保护性耕作内容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东北寒地采用残茬覆盖技术对防治土壤风蚀、调节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完善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理论体系内容。 试验区设在西部干旱地区,风蚀极为严重,属典型的大陆气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试验区设计了四种覆盖方式:免耕无覆盖、免耕30%覆盖、免耕50%覆盖、免耕80%覆盖,对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的土壤风蚀情况、土壤温度的变化以及土壤的水分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其中风蚀测试内容:1、地表粗糙度,2、风速,3、不同高度(距地表10、30、60、100、160cm)风蚀量。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5、10、15、20cm深度温度的变化。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10、20、30cm深度水分的变化。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覆盖相对于无覆盖可以明显地减少土壤的风蚀量,且随覆盖量的增加风蚀量减少的幅度也随之增加;覆盖与无覆盖相比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的温度,早期有增温作用且覆盖量增加到50%时地温开始降低;土壤水分在不同覆盖下也有较明显的改善。 对土壤风蚀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随覆盖的各种处理作出相应的回归曲线,确定优化模型,得出最优的残茬覆盖值为40.76%。最后通过作物(大豆)的出苗、生长情况进行验证。说明在北方寒地进行秸秆残茬覆盖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应对此项技术在北方寒地的农业生产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的高速增长,绿色生态理念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应用,绿色生态建筑发展在当前已经有着很大进步,这是节约能源的重要举措.建筑暖通设计是建筑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
本文对国内外生物质利用技术:气化、液化、固化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重点介绍了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装置的研制过程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分布式计算技术CORBA、DCOM和RMI的特点,揭示了其固有的不足及缺陷:都不太适合于在Internet这样松散耦合、异构的、有防火墙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系
本研究以中草药植物买麻藤为对象,对其中的异丹叶大黄素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HPLC)定量;同时对纯度为30%和50%的异丹叶大黄素进行了小鼠体内抗氧化和体外抗肿瘤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