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性耕作在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在东北高寒易旱区保护性耕作内容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东北寒地采用残茬覆盖技术对防治土壤风蚀、调节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完善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理论体系内容。
试验区设在西部干旱地区,风蚀极为严重,属典型的大陆气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试验区设计了四种覆盖方式:免耕无覆盖、免耕30%覆盖、免耕50%覆盖、免耕80%覆盖,对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的土壤风蚀情况、土壤温度的变化以及土壤的水分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其中风蚀测试内容:1、地表粗糙度,2、风速,3、不同高度(距地表10、30、60、100、160cm)风蚀量。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5、10、15、20cm深度温度的变化。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10、20、30cm深度水分的变化。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覆盖相对于无覆盖可以明显地减少土壤的风蚀量,且随覆盖量的增加风蚀量减少的幅度也随之增加;覆盖与无覆盖相比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的温度,早期有增温作用且覆盖量增加到50%时地温开始降低;土壤水分在不同覆盖下也有较明显的改善。
对土壤风蚀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随覆盖的各种处理作出相应的回归曲线,确定优化模型,得出最优的残茬覆盖值为40.76%。最后通过作物(大豆)的出苗、生长情况进行验证。说明在北方寒地进行秸秆残茬覆盖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应对此项技术在北方寒地的农业生产中加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