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啃老”现象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校扩招与社会转型,产生了一个新兴群体——未就业大学生“啃老族”。这一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却依靠家中长辈生存,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影响了社会稳定、家庭和谐,而且不利于未就业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未就业大学生啃老现象的产生不仅与高校专业设置、经济结构、就业政策、家庭溺爱等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更与未就业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择业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心理人格问题等密不可分。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解决未就业大学生啃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未就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繁荣与社会稳定。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高校、社会团结协作,对未就业大学生进行包括就业择业观、理想信念、人格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目的意义、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未就业大学生啃老族现状的研究。主要研究未就业大学生啃老族的类型、特点及不良影响。  第三部分对未就业大学生啃老问题产生主客观原因进行研究,并对两者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第四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介入解决未就业大学生啃老问题进行探讨。对未就业大学生啃老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要突出典型示范与实践锻炼,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劳动观择业观、理想信念、健康人格的教育,在实施主体要要发挥家庭社会高校的作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第五部分,结语对文章的写作进行简要总结。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异常迅速,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充满着竞争和创新。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有赖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承担着建设
中华美德视阈下弘扬雷锋精神的研究是针对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学雷锋活动出现的“形式化”与中华美德相脱离的现状所提出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雷锋精神与中华美德内涵特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自古至今,国内外的哲学家都在不断探索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令人难过的是,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21世纪,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上、报纸中,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大学生漠视动
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支,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与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