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Mg-Zn-Ca-La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热变形对Mg-Zn-Ca-La合金显微组织、力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低成本镁合金的设计及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研究了 Mg-Zn-Ca-La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并构建了该合金的热加工图,分析并获得了其最佳的热加工工艺窗口。随后,采用热轧制工艺成功制备变形态Mg-Zn-Ca-La合金,研究了轧制变形对Mg-Zn-Ca-La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其晶粒细化和织构强化对合金强塑性的影响。最后,研究了轧制变形对Mg-Zn-Ca-La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对Mg-Zn-Ca-La合金热变形行为分析获得了其流变应力、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本构方程(?)以及该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演变动态力学模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构建了该合金的热加工图,确定了该合金的最佳的热加工窗口为:温度350℃,应变速率0.001~0.01s-1。Mg-Zn-Ca-La合金经热轧制变形后晶粒畸变严重且组织中存在大量孪晶,并具有较强的基面织构强度。退火处理后,形成了细小的等轴晶(<8 μm),组织均匀且再结晶较为完全。终轧温度350℃时,合金抗拉强度提高182%、屈服强度提高237%、延伸率提高218%,获得了较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UTS=298.6MPa,TYS=182.6MPa,δ=15.6%),其强塑性的改善可归因于细晶强化和基面织构强化。通过腐蚀试验研究发现,变形并退火后的Mg-Zn-Ca-La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相比于铸态合金得到显著改善,这与变形后均匀细化的显微组织以及所形成的强烈基面织构有关。变形后导致的晶粒细化所产生的晶界可作为腐蚀侵蚀的物理屏障有利于改善合金抗腐蚀性能。通过对其腐蚀过程显微组织观察发现Mg-Zn-Ca-La合金最初在第二相附近发生点蚀,表明镁基体与第二相形成了电偶腐蚀,随着腐蚀的进行,点状腐蚀形貌逐渐演化为均匀腐蚀。通过对变形态合金不同取向表面的腐蚀性能研究发现,Mg-Zn-Ca-La合金的腐蚀行为具有强烈的取向依赖性。变形后的Mg-Zn-Ca-La合金表现为强烈的基面织构,即密排面(0001)面平行于轧制面,导致ND试样比随机取向的铸态试样和柱面取向((1010)和(1020))的TD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