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KO/hCD46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异位节段小肠移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器官供体的短缺是限制器官移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猪的体型与人类相似,饲养容易,繁殖迅速,猪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异种器官的供体。由于猪的细胞表面表达α-1,3半乳糖(α-gal)抗原,它可以被人体内预存的天然抗体识别,从而激活补体系统,攻击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细胞大量破坏,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及组织出血。上述排斥反应是异种器官移植特有的,称为超急性异种排斥反应(Hyperacute xenogenic rejection,HAXR),它发生于移植物血流再通后数分钟到24小时之内。2002年,科学家成功培育并繁殖了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的猪。随后,科学家们又成功培育出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的同时,还转基因表达人膜辅助蛋白(hCD46)的双转基因猪(GTKO/hCD46转基因猪),这种转基因猪在敲除了 α-gal抗原的同时,还表达一种补体调节蛋白(hCD46),它可以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从而避免HAXR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尚没有GTKO/hCD46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异种小肠移植研究的报道。我们推测:GTKO/hCD46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异种小肠移植,较杂种猪到食蟹猴的异种小肠移植相比,会减轻超急性异种排斥反应,甚至可能避免HAXR的发生。在本研究论文中,我们分别建立杂种猪到食蟹猴、GTKO/hCD46转基因猪到食蟹猴的异种小肠移植模型,观察两组中受体在移植前、后的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肠屏障功能、免疫系统变化及移植肠异种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旨在证实GTKO/hCD46转基因猪可减轻或避免HAXR的发生,并阐述HAXR在异种小肠移植中的部分机制,为临床器官移植寻找新的供体来源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杂种猪到食蟹猴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稳定的杂种猪到食蟹猴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建立方法,为异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分别以杂种猪和食蟹猴做供、受体,受体围手术期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供体小肠的肠系膜前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和肾下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体远、近端肠管结扎的方式建立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观察受体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移植肠的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行猪到食蟹猴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术5例,受体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肠肠长度为52.0±5.7cm,血管吻合成功率为100%,移植肠再灌注15min时,改良Park评分较移植前明显升高,再灌注后数小时内即出现血供障碍,肠黏膜及肠系膜广泛出血。移植肠存活时间152±71.6min。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猪到食蟹猴的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模型稳定,可复性强,移植肠在移植后数小时内均出现典型的超急性异种排斥反应,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小肠移植提供了理想的工具。第二部分比较GTKO/hCD46转基因猪和杂种猪到食蟹猴的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后移植肠的排斥反应研究目的:建立GTKO/hCD46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观察接受转基因猪的小肠的受体凝血功能、肠黏膜代谢情况、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移植肠存活时间与接受杂种猪小肠的受体的区别,寻找GTKO/hCD46转基因猪相对于杂种猪作为小肠供体的优势。方法:将第一部分杂种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小肠移植模型作为对照组,GTKO/hCD46转基因猪为供体的作为转基因组。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栓弹力图的方法观察两组受体移植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病理检查两组移植肠的排斥反应发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肠粘膜能量代谢。结果:转基因组共行GTKO/hCD46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异位节段小肠移植5例。两组受体在移植后均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再灌注后30min,转基因组的常规凝血指标、TEG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灌注30min及120min时,转基因组的移植肠改良Par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移植肠。移植肠再灌注后30min及120min时,肠黏膜ATP及A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肠生存分析提示转基因组的移植肠存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TKO/hCD46转基因猪及杂种猪的小肠移植于食蟹猴后,受体均出现凝血功能紊乱。GTKO/hCD46转基因猪作为供体的移植肠存活时间明显高于杂种猪来源的小肠,但是移植肠仍没有克服超急性异种排斥反应。第三部分GTKO/hCD46转基因猪供体减轻HAXR的机制研究目的:观察实验组体液免疫变化,检测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相对含量,观察天然抗体、补体及纤维蛋白原在移植肠的沉积,证实GTKO/hCD46转基因猪的小肠具有减轻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并阐明其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根据第一、第二部分的模型,研究受体移植前后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肠紧密连接蛋白含量的变化,根据D-乳酸含量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在移植肠的沉积和分布。结果:移植肠再灌注30min时,实验组受体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IgG、IgM、C3、C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受体移植后血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变化趋势。移植肠再灌注30min及2h时,实验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移植肠移植后均出现IgA、C3及Fib沉积,对照组的沉积程度较实验组更为严重。结论:虽然与杂种猪的小肠相比,GTKO/hCD46转基因猪小肠的HAXR较轻,但是,GTKO/hCD46转基因猪的小肠并未完全抑制异种抗体的识别,也并未完全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
其他文献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纳米微加工技术手段的丰富和完善,从而纳米微米尺度下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新的兴趣点。金属微纳结构在亚波长尺度下的对电磁场的强局域性质使得它成为了科研工作者极为关注的研究对象,由此催生出表面等离激元学(Plasmonics),并迅速与非线性光学等其他研究领域渗透,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围绕
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神经肽都是种类最多、作用广泛的一类神经调质。它们对行为的影响通常是作用于特定神经环路元件的内在特性(比如:兴奋性)和突触连接。我们利用具有实验优势的软体动物海兔的摄食环路来研究神经肽对行为的调节功能。此文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神经肽家族(leucokinins和SPTR),并阐明了它们对摄食运动程序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论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我们着力于研究leucokinins
随着图像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全息术发展迅速。它采用数字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来记录全息图,在计算机中完成图像重建及相关处理工作,具有数字化、快速处理等优势,已在许多领域(如显微成像、动态分析和微结构测试等)得到广泛运用。然而较低的分辨率是限制数字全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围绕数字全息分辨率问题,分析了数字全息分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从重建算法和图像传感器两
Hedgehog(Hh)最早是作为体节极性基因被发现的,在果蝇幼虫阶段,它的缺失突变会影响其体节的形成。Hh信号在脊椎和非脊椎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稳态,Hh信号活性的异常会导致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包括先天缺陷和多种癌症。之前在果蝇中的研究,表明蛋白激酶A(PKA)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Cubitus interruptus(Ci)以及类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
随着近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重大突破,高精度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数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球化学以及天体化学的各个领域中。镁(Mg)作为硅酸盐地球(Bulk Silicate Earth,BSE)及地幔中丰度第二的元素,其同位素体系在示踪各类地质过程,尤其是涉及到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再循环过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潜力。洋岛玄武岩(OIB)在地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在病原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病原微生物表面的一些特定化学组分,称为微生物/病原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可被植物细胞质膜定位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特异识别并触发植物的免疫作用(pattern-triggered immunit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EM1组分”(EM1 component/end-member,中文常译为“Ⅰ型富集地幔”)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对于该组分属性的探讨一直是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然而,有关EM1组分来源问题的争论持续不断,至今仍有多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本文选择大陆和大洋板内经典的EM1端元玄武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兴的Mg稳定同位素结合常规地球化学手段(包括主量、微量元素,Sr-Nd-Pb-Hf
目的:对顽固性低血糖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顽固性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病房所收治低血糖新生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一过性低血糖组及顽固性低血糖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顽固性低血糖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结果:我院新生儿二病房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天然产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很多倍半萜类化合物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或作为防御性化合物(植保素)保护植物。倍半萜类化合物有着极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与次生代谢途径酶基因的多样性密切相关,而这些酶中,细胞色素P450尤为重要。棉花中的棉酚等相关倍半萜醛类化合物作为植保素可以保护植物,抵御病菌侵染以及动物取食,但同时棉籽中的棉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迄今棉酚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尚未
二长质岩石(包括石英二长岩或石英二长闪长岩)常被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介于钙碱性和碱性系列岩石之间。从全球范围来看,二长质岩石总体较少,它们多呈岩株状侵入体单独产出,也可与花岗岩共生形成复式杂岩体。这类岩石多产于后造山伸展或大陆板内非造山裂谷等引张构造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与地幔上涌或基性岩浆侵入等深部热动力过程有关,可提供碰撞后或板内拉张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壳幔相互作用与岩浆演化过程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