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心肌缺血性疾病反复发作,发作时伴有心电图(ECG)特征性异常,目前尚没有一个理想的符合人临床特征的心肌缺血反复发作的动物模型。以往观察药物对心肌损伤动物ECG的影响多在麻醉动物上进行的,鉴于大多麻醉药对机体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很大影响,其研究结果对临床清醒病人的适用性大大降低。再者麻醉可导致一定的损伤,此损伤有可能与致心肌损伤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两者同时合用甚至可产生不可逆的组织损伤,使得麻醉动物的一些实验结果难以重复。因此要用简便易行的ECG变化准确地反映心肌损伤程度,观察药物抗心肌损伤作用,动物最好处于清醒无拘束状态。DSI无线遥感监测系统(TA10CA-F40, Data Science International)的出现使其成为可能。由于该仪器先进,使用历史短,缺乏用此仪器的实验资料报道,本研究拟采用反复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通过调整ISO剂量和给药间期,试图使反复给予适当剂量的ISO后其ECG变化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反复注射ISO引起清醒无拘束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将更接近临床心肌缺血病人心绞痛反复发作情况,使动物实验结果有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也将为抗心肌损伤药物筛选提供更科学的动物模型。本研究还将进一步采用此模型观察牛磺酸(Tau)的抗心肌损伤作用。目的观察在清醒无拘束大鼠给予ISO后ECG的变化情况,及ISO剂量与ECG变化的关系;找出反复给予ISO时,ECG变化可重复的ISO的合适剂量和给药间期;比较清醒无拘束大鼠ISO心肌损伤模型与麻醉大鼠ISO心肌损伤模型结果;观察Tau及其与依那普利(ENA)对ISO所致清醒无拘束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Tau对ISO所致大鼠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①清醒无拘束大鼠ISO心肌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20g,多点皮下注射(sc) ISO 2.7~13.0 mg·kg-1制造清醒无拘束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无线遥感监测系统记录sc ISO后0、1、3、5、10、30、60、120、180、240min 10个时间点的Ⅱ导联ECG ST段下降情况;计算ISO后1、3、5、10、30、60、120、180min 8个时间点ST段下降总和(∑△S-T);观察单次给予ISO后ECG变化及其与ISO剂量的关系;间隔3d,连续3次sc ISO 6.0 mg·kg-1观察ECG变化的可重复性。②麻醉大鼠ISO心肌损伤模型:为比较起见,腹腔注射(ip)乌拉坦1.0 g·kg-1麻醉大鼠,然后sc 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