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学、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VOX作为一种优质的光电功能材料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信息存储、光调制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VOX薄膜及“三明治”结构W掺杂VOX薄膜。借助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薄膜的组分、结晶状态、表面形貌、分子结构等进行表征,研究制备工艺条件对薄膜微观结构、电学及光学性质的影响。此外还深入研究了纳米VOX薄膜暴露在空气过程中表面组分、电学、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结合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讨论了薄膜宏观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及相关重要结论如下:采用磁控溅射及原位退火氧化的“两步法”制备了相变型纳米VOX薄膜。退火前薄膜为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后薄膜表面颗粒轮廓变清晰,表面粗糙度、V离子的平均价态明显增大,薄膜整体V-O单键减少,V=O双键增多。发现存在氧缺位带隙能级的纳米VOX薄膜具有两个光吸收区,其中较弱的位于可见光波段的光吸收归因于氧缺位带隙能级。采用椭圆偏振技术深入研究了相变型纳米VOX薄膜的光学性质。通过比较Brendel-Bormann(BB)振子模型与Lorentz振子模型对实测ψ、Δ值的拟合结果发现,BB振子模型更准确地描述纳米VOX薄膜的光学性质,用BB振子模型测量得到的薄膜厚度与扫描电镜断面观测到的结果一致。分别通过改变衬底温度、反应氧分压对相变型纳米VOX薄膜平均颗粒尺寸进行控制,研究相应VO2晶粒平均尺寸、电学、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毋需退火,在高反应氧分压工艺条件下溅射钒靶制备纳米V2O5-X薄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组分变化不大,颗粒形状变化显著,颗粒平均尺寸增大,薄膜分子结构变得紧致。分析认为纳米V2O5-X薄膜的分子结构紧致程度是影响其电学、光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研究长时间暴露空气过程中相变型纳米VOX薄膜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O2对低价V离子的氧化是薄膜阻值增大的直接原因,但同时H2O会与V5+反应生成V4+–H+、V4+–OH,起到避免全部低价V离子被O原子氧化的作用,使薄膜阻值增大最终趋向饱和。O2、H-2O引起的薄膜分子结构变化导致热滞回线形状发生改变。由于O2、H2O对薄膜的作用主要发生在薄膜表面,薄膜整体的光透过率、光学常数变化幅度较小。首次采用VOX/W/VOX、VOX/WOy/VOX“三明治”复合薄膜结构制备W掺杂VOX薄膜。通过改变W或WOy中间层的沉积时间、退火时间来改变退火过程中薄膜W原子的扩散浓度,进而改变薄膜的微观结构、电学、光学性质。O2/Ar对VOX/WOy/VOX薄膜薄膜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O2/Ar的增大,薄膜的方阻值及光学带隙均逐渐增大。当O2/Ar≥4.4/100或O2/Ar≤1/100时,薄膜的相变现象消失。
其他文献
投资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文章以1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投资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CDRS知识整合首当其冲。以此,在分析CDRS大数据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CDRS知识整合基本研究框架,指出异构数据源、大数据抽取与集成、大数据分析
物业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之相关的管理思想及模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和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工管理阶段,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比
<正>尽管马路上已经有很多电动汽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由于续航里程、电池寿命、起火风险等诸多缺点,让很多人对电动汽车嗤之以鼻。事实上,高格调的电动汽车反而让人高
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在软土地区城市中心区深基坑多道支撑下,土方开挖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对挖土进程、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所不同。针对工程特点,创造性地采用钢板桩作为
生产力发展是交往的基础。民族平等和经济进步是族群婚姻互动的前提。文章运用交往与民族融合的理论,分析贺州各民族、族群交往及婚姻互动的演变过程。认为族群交往与婚姻互动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普及性和应用性越来越强,企业对于网络的依赖尤甚,无法想象一个企业没有网络会怎样运转。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
<正>"新课标"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在"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下如何更高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与积累词汇呢?从而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呢?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只有过
会议
重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符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需求、载体需求和路径需求。当前,重庆市发挥革命历
本文介绍了流动式起重机行业现状,从危险源、事故原因、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流动式起重机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