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剧是西方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而在中国,喜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并以理论术语形式出现,却是在二十世纪初。鸦片战争以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自身内敛式发展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在空前的社会危机和强烈的文化冲击之下,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救亡图存和自我救赎。与此相随的是,中西思想文化前所未有的交流互融。于是,西方的喜剧作品、喜剧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喜剧,就在这般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相遇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喜剧意识以“喜剧”术语的出现为标志,进入全新的理论化阶段,喜剧艺术作品亦繁荣开来。柏格森是对中国喜剧理论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西方美学家。全文共分五部分:1)绪论;2)柏格森喜剧理论的基本观点;3)柏格森喜剧理论在中国的接受语境;4)柏格森喜剧理论对中国喜剧理论建构的贡献;5)柏格森喜剧理论在当下的意义。在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本论文选题在现阶段国内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科研创新之处和本论文的价值所在。第一章从本体论出发,梳理出柏格森如何将理智、直觉理论与本体论联系在一起,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在分析中厘清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之所指,这也是柏格森喜剧理论的逻辑前提。同时论述了柏格森喜剧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二章分析柏格森喜剧理论传入中国之时的社会思想背景和翻译、评介状况,具体从文化语境和理论语境两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三章阐述了柏格森对中国文论家、剧作家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喜剧理论系统化、理论化发展的贡献。探讨了中国接受与柏格森喜剧理论本身有所出入的一些理论点,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第四章分析柏格森喜剧理论在中国由热转衰的原因和对外来思想文化接受的启示,同时挖掘柏格森喜剧理论在当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