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防护层对爆炸波的衰减和弥散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ang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层式防护结构是当前我国人防工程的主要形式,在以空袭为主要打击手段的高科技战争背景下,如何改进成层式防护结构对各种导弹或航弹等武器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的防护效果,是当前防护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其中,利用应力波在分层介质中的传播原理对成层式防护结构的分层结构进行改造,进而分析爆炸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规律以及结构的毁伤效应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其研究成果不但能够给成层式防护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而且对各种军事和民用中防护层的设计和推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一项极具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运用应力波在分层介质界面上的透反射原理,推导出弹性波在多层介质中的应力峰值和能量随材料波阻抗变化的传递规律,指出按照材料波阻抗软硬相间的排列顺序可以达到将透射波峰值和能量降低的最佳效果。利用一维差分程序模拟的分层介质中弹塑性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表明,从硬材料到软材料的界面可以起到削弱应力波峰值和降低波的能量以及增加波形弥散的作用,其效果与界面两边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波阻抗比、屈服强度比有关。通过对混凝土、黄土、沙土、泡沫混凝土等工程材料以及由它们构成的不同分层组合试件的SHPB冲击实验,在不同加载速率下,对各种材料或组合件的入射和透射应力峰值、能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一维应力或一维应变条件下,泡沫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最好,黄土次之,混凝土和沙最差。多层组合试件的实验表明,分层材料中加入泡沫混凝土后其抗冲击吸能效果显著增加。采用国际通用动力学软件LSDYNA对SHPB实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取得了一致,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材料的本构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以现行人防指挥工程为基准,采用1:4相似比,进行了几种不同分层防护结构的大比尺野外爆炸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分层防护结构对爆炸波的衰减、阻尼和导向作用。试验分别采用平面装药加载和集团装药加载两种形式来模拟核爆和普通爆破航弹爆炸条件下防护结构所承受的冲击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平面装药加载下加入泡沫混凝土的多分层设置的人防工程对爆炸波峰值应力、应力冲量和震动加速度的衰减效果要明显优于分配层仅为沙的单层设置的人防工程。通过LSDYNA软件对集团装药加载下的模拟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进一步对现场爆炸试验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相同冲量但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的载荷下,不同分层方式对人防结构的毁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总厚度相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分层数目可以有效减小冲击载荷对结构的压、剪损伤和拉伸破坏,降低结构所受的冲击能量,尤其对于高强度、持续时间短的脉冲载荷,多分层防护结构的抗毁伤能力优势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以钻石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级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国内市场需求、以IT软硬件产业为代
本文主要从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从自组织理论、支配原理、绝热消去原理和奇怪吸引子四个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找出公共危机发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了相应公共危机的治理理念。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15年,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上,中国将占有约32%的市场份额,成为最大的奢侈品市场。而随着奢侈品从少数人向普罗大众推进,国内外价格差异的矛盾也日益突
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为指导思想, 对国内外林业物联网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林业物联网总
本文分析了高强混凝土推广应用的必然趋势,结合高强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艺特点,以拌和物、骨料质量、现场环境的监控以及构件节点的浇注和构造处理为主要内容,提出高强混凝土工程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出不同Sn掺杂浓度的ITO纳米晶,并结合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ITO纳米晶镶嵌WO3电致变色薄膜。采用XRD、TEM、SEM、UVVis等方法对ITO纳米晶、ITO@WO3薄膜的结构
<正>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和加快墙体材料的革新已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发展水泥刨花板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预计我国水泥刨花板的年需要量约为700-800万m3,有
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及质疑解疑等形式的活动,都是课堂展示,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展示非唯课堂上的终端呈现,它具有过程性结构,展示的过程包括展示之前的充分准备。展示
耐高温碱性杲胶酶在医药、纺织和植物纤维加工、油提取、含果胶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酶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技术中,果胶酶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有助于有
区域规划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目标要求的策略应对与空间部署。本文采用回顾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对1990年代以来珠三角四次区域规划的探索和创新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四次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