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异质性、出口与企业创新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关键。中国重视创新对于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增加创新投入,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仍然是讨论的热点。那么,企业的创新行为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产率、出口等因素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倾向吗?  本文结合企业异质性理论,考虑多种异质性因素,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出口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是否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首先,本文就研究背景、目的和问题进行了阐述,界定了企业异质性涉及的概念。其次,本文归纳总结了企业异质性理论、实证研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接着,详细介绍了企业异质性模型与相关创新决策模型,对企业异质性、出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库,运用二元probit决策模型对理论假说和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总体来说,生产率与创新倾向和创新强度正相关。但所有制层面、行业层面、地区层面结果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中生产率对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在私营、集体、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中表现为显著的正作用。生产率越高,这四种类型企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2)出口对创新决策和创新强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对创新的这种正向影响作用,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激烈的国际竞争效应以及出口以后在国际市场上的学习效应,迫使企业不断改善生产环节,增加销售收入。这在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出口导向战略对创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出口与生产率共同地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地,在生产率与创新的关系中,出口起到促进作用;在出口与创新的关系中,生产率也起到促进作用。  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关促进中国企业创新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对国有企业不需要特殊照顾;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创新环境;给中西部更多的政策倾斜;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力;完善福利机制,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比较优势的论点切入,从研究贸易结构入手,对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国的比较优势,探讨贸易的竞争和互补关系。从经济一体化实现资源更大范围配置的角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数控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的技术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数控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数控院校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 With the continu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