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地区机载探冰雷达数据的处理以及冰盖结构与温度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它的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0%,其98%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快速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对全球海平面预测和海洋温盐环流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探冰雷达(Ice-penetrating radar,IPR)是基于电磁波理论,利用雷达回波来研究冰雪介质特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由于冰的电导率较低且冰盖良好的成层性与均一性,相较于其它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探冰雷达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和冰川内部层分辨能力,而且兼备采集信息量大与效率高等特点。因此探冰雷达被广泛应用在南北极冰盖的科学考察中,基于探冰雷达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冰盖结构与温度的研究变得非常有意义。本文基于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中获得的东南极机载探冰雷达测线F13R47a高增益数据,开展了以下5个内容的研究:探冰雷达数据的常规处理;雷达正演;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方法在机载探冰雷达数据降噪上的应用;基于机载探冰雷达测线F13R47a高增益数据对冰盖结构的分析;利用机载探冰雷达测线F13R47a高增益数据推算冰盖内部平均温度。对机载探冰雷达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仅做预处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常规处理来抑制噪声,以获取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目前,主要是参考探地雷达数据的处理方法。文中取F13R47a测线预处理后的高增益数据的一小段作为待处理出数据,对其做DC滤波、减平均道、带通滤波和常速度偏移处理。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等时层与基岩面都变得更加清晰,为整条测线剖面的解释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资料。雷达正演是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研究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有效手段,在地质雷达应用与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根据冰盖的电学性质建立了两组简单冰盖模型:简单层状冰盖电导率模型与介电常数模型、带简单构造的层状冰盖电导率模型与介电常数模型。再用FDTD方法对其进行正演研究,总结简单冰盖内部结构产生的回波信号特点。VMD是一种新的信号分解估计方法,本文将其引入到探冰雷达数据的降噪中。利用VMD这种自适应和准正交信号的分解方法,将机载雷达数据分解为多个频带限制的准正交固有模式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根据IMF分量中的噪声分布,去除包含噪声的IMF,并重建剩余的IMF。实现了该方法对这类实际冰雷达数据的处理,它有效的去除了数据中的干扰噪声,提高了信噪比,更好的显示出了冰内层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非常好的应用于极地探冰雷达数据的降噪处理中,为数据解释、了解冰盖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基础。相比国外,国内极地科学家对南极冰盖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基于探冰雷达数据剖面对冰盖结构进行分析解释。本文在介绍冰盖内部等时层的形成原因以及特点之后,便对经过常规处理后机载探冰雷达测线F13R47a的高增益数据剖面进行描述,进行冰盖构造的分析。整个冰盖表面高程从700多米沿着测线方向逐渐增加到3600多米,但冰盖表面的坡度逐步变缓。整条测线的冰盖内部等时层的连续性较好,形态上与基岩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不整合面较少,说明冰盖的整体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受冰流、风蚀等作用的扰动影响较小。基岩面的整体高程变化不大,但是存在局部高程变化较大的隆起和凹陷。南北极冰的流动与温度有关,了解冰盖的温度对认识冰流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机载探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冰盖中的衰减与冰盖的温度有关,而且较为敏感,所以可以利用探冰雷达数据推算冰盖的平均温度。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本文中,利用我国获得的机载探冰雷达数据来推算电磁波在冰盖中的平均衰减率,进一步推算冰盖的平均温度,为南极冰盖温度模型提供了新的约束,也有利于后续的冰流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营的常态化,传统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发电企业的长期固定投资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都由一个交易电价统一体现,收入直接与发电量有关,使得发电企业在当前市场中面临着较大的亏损风险。同时,西北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风光等新能源往往呈现出反调峰特性,当前的电价机制无法体现新能源参与下市场不同时段的供需差异,也无法激励发电企业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为新能源调峰。因此,
目前,许多地区面临较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核磁共振技术找水是最全面、最有效、最经济的找水技术,与以往探测技术不同,它是当前唯一非侵入式探水的方法。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核磁共振找水仪是迄今为止性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测量参数最多的电法找水领域专用设备,它灵活方便,且集接收、发射于一体。作为核磁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装置不仅为仪器的发射装置提供发射激发脉冲所需的能量,还为其它装
蛋白质与RNA的相互作用在各种生物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调控、RNA剪切、RNA降解等生命调控过程均与蛋白质与RNA的结合位点有关。因此分析蛋白质与RNA的结合位点可以深入理解蛋白质与RNA的作用机制,对理解这些生物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有很多生物实验的方法对结合位点进行测量,如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CLIP-seq等。上述生物实验的方法均能够准确的获取蛋白质与RNA的结合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动机的轻量化小型化趋势,缸内压力和喷射压力都不断在提高,在喷油时刻发动机缸内环境条件远高于绝大多数烃类燃料热力学临界点。关于超临界喷雾及燃料燃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内燃机领域。超临界状态下流体与气体间的界面不复存在,液面表面张力与蒸发潜热都趋近于零,密度接近于液体,运输特性接近于气体,理论上可以减少缸内局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可以有效地优化发动机的燃烧,减
稻稗是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田常见的杂草之一,属农田恶性杂草,严重危害水稻产量和质量。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噁唑酰草胺(Metamifop)和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是我国水稻田防治禾本科稗属杂草的特效药剂,前期对稻稗具有较好的防效,近年来防治效果明显下降。本研究以采自东北三省不同水稻主产区的32个稻稗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不同种群对3种除草剂的多重抗药性,对筛
近年来研究表明,真菌小分子RNA(sRNA)可以跨界调控宿主植物使其致病。稻瘟病的致病因子——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可通过附着孢贴附于水稻表面,产生入侵丝侵入到水稻组织内从而引起疾病。然而,在目前已有的对于稻瘟菌致病性的研究中,人们对于稻瘟菌如何跨界调控水稻仍是了解甚少。因此,研究稻瘟菌在侵染过程中通过sRNA对水稻的跨物种调控作用,对于控制水稻病害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国力得到不断增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基础设施的新建,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考虑不周、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推广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的运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利用科学、可靠的信息收集方式对项目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识别并
目的探讨定量分层应变技术评估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亚临床变化的价值。方法依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13]指南的标准化研究方案,收集LVEF≥50%的AR患者,分为重度组(n=20)、中度组(n=20)和轻度组(n=20),同时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组(n=20)。采集指标包括:常规二维超声指标、缩流径宽度、左室心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其中蕴含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因此网络安全愈发重要。为了做好网络安全防御工作,在完善已有的静态防御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够高效的对各种网络安全相关数据和威胁情报进行分析,而传统的评估和预测方法在面对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时,存在主观性强,需要获取先验知识以及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困难,过于依赖人力等问题。因此,在机器学习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的背景下,网
为了同时实现多种大气成分的高时空效率测量,大气光谱探测技术是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大气中绝大部分气体分子量小,形成的红外特征吸收谱线很窄,若探测仪的光谱分辨率不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