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站ISAR对外空目标3-D成像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三维成像在对外空目标如卫星、空间碎片和空间站进行跟踪、识别以及对天体的观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对运动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常规方法是利用多天线的干涉逆合成孔径方法(InISAR),位于目标上同一水平和距离但不同高度上的散射中心不能得到区分,另外该算法在实现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针对InISAR存在的上述的一些缺点,本文根据外空目标运动参数可以精确已知的特点,对三种利用单站雷达对外空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它们分别为距离-多普勒方法、基于ISAR一维距离像的三维成像方法和基于ISAR二维回波数据的三维成像方法。对于第一种方法,本文首先研究了逆合成孔径的转台成像原理以及ISAR回波信号的三维表达形式,提出利用距离-多普勒算法对外空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建立的目标模型进行三维成像,从而验证了R-D算法对三维旋转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可行性,但该方法的成像效果受到旋转角度大小限制以及需要目标在成像时间内相对雷达具有三维旋转运动。对于第二种方法,本文根据目标散射中心在雷达视线上的几何投影,分析了利用不同时刻下ISAR一维距离像对雷达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方法涉及的距离参数的估计和散射中心匹配与提取等技术难点,提出了利用几何绕射理论模型(GTD)模型描述目标宽带RCS回波数据、利用空间谱估计算法估计距离参数以及基于统计直方图和C-均值法的散射中心匹配和提取方法的三维成像方法。最后利用GTD散射模型生成的回波数据进行成像实验,验证该方法不受目标运动方式的限制且具有实现简单、成像效果好以及稳定等优点。对于第三种方法,本文研究了ISAR距离-多普勒二维数据以及二维全极模型的特点,分析了利用估计得到的不同时刻下ISAR二维回波数据的距离和距离率对雷达目标进行三维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对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提出将ISAR回波数据近似为二维全极模型进行处理、利用子空间算法ACMP进行估计参数的三维成像方法。最后本文利用建立的ISAR二维回波数据进行成像实验,验证该算法同样具有不受目标运动形式的限制、实现简单成像效果好以及稳定等优点。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一方面方便了人们使用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数字产品,另一方面降低了对这些数字产品进行拷贝、修改、篡改等操作的难度,因此需要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对
集成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技术,是继因特网之后将对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IT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系统容量和性能,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可以消除频率选择性信道的时延效应, MIMO-OFDM系统将OFDM技术和MIMO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大幅度的
现代雷达系统越来越复杂,难以用直观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雷达仿真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雷达系统仿真是数字仿真技术与雷达技术结合的产物,也就是用计算机软件来建立雷达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设备制作、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数字图像信息量很大,存储时将占
超宽带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门技术,它凭借传输速率高、消耗电能小、保密性高、抗多径衰落能力强等优点引起了无线通信、网络、雷达、成像和定位等方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成为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直接搭线窃听、截取、重放、伪造、假冒、篡改或删除信息等攻击。因此,增强信息网络的安全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身份鉴别是网络安全的一道重
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多源信息融合系统高度依赖于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为系统的可靠性带来很大的风险。历史经验表明,在所依赖的主要技术系统失效后要继续维持作战能力几乎是不
本文以传感器网络中的节能技术为主线,在介绍了WSN的特点、应用和近年来研究进展等问题之后,对2002年后提出的18种节能MAC协议进行了总结,按照组织性这种较新的分类方法对协议进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以其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易实现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预计将成为3G以后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近年来随着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