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文章以双重制度逻辑为核心概念,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以Z机构的企业社会工作发展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国内企业社会工作最常见的两种模式——企业购买模式和工会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诠释,以此来探讨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运行和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在企业购买模式的运作中存在双重制度逻辑,即市场管理逻辑与社会服务逻辑。由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和资源依附性特征,它在实际运作中面临各种双重制度逻辑冲突的困境,包括企业效益即时性与社工服务效果长期性冲突、以企业为本和以员工为本的冲突、企业逐利任务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等。G企业社会工作组织在冲突性的制度逻辑中,吸收社会的制度化所定义的做法和程序,通过规范工作程序和引入“半市场化”规则等行动策略来获得在企业中的合法性地位。这种与市场管理逻辑“趋同”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维持企业社会工作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塑造着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同样,在工会购买模式中也存在双重制度逻辑,即行政管理逻辑与社会服务逻辑。在工会社会工作中同样存在双重制度逻辑冲突的困境,包括工会社会工作行政化倾向、社会工作服务行政化推动以及工会社会工作文本与实践的错位等。B工会社会工作在冲突性的制度逻辑中,通过“制度趋同”来获得工会组织对其的身份认同,以专业“替代”的策略来获得专业地位。这些行动策略同样在维系着工会社会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塑造着本土化工会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最后,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分析中归纳出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关键三个要素:资源来源、制度逻辑变迁和合法性地位的建构方式。然后根据这些要素提出笔者关于企业社会工作发展预测和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三个大方向的建议。一是发挥政府对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强势建构”的作用;二是保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三是“制度趋同”是建构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