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宓文化保守主义的伦理观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宓是“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其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派彻底否定传统伦理、建构民主政治的思路不同,吴宓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即培育公民的道德性。他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中西文化的会通,欲重塑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人伦精神和理想人格,进而救国经世。   吴宓的伦理思想始终以对人的关怀为主题,以中西合璧的思路,在继承传统儒家道德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期待以此改善人性、培植道德。其立论基础是“人性二元”论。由于人性兼具善恶,吴宓认为应首先借助孔子学说使人性中高尚的部分得到培养、发达,造就理想人格。因此,在参酌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吴宓对孔教之道德精义作了阐扬。即将孔子学说中的“仁”作为道德的主要内容,统摄人的思想,使人性中善的部分得到提升,从善去恶,这便是改良社会的正道。既以培养个体德性为主,那么实践路径如何?吴宓提出了克己复礼、行忠恕、守中庸的实践道德之法。与此同时,吴宓坚持教育、文学和宗教具有德化功能,因而他强调教育、文学和宗教也应始终表达出传统儒家思想和新人文主义改良人心、提倡道德的主张。   吴宓的伦理思想以传统儒家思想、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和柏拉图“一多并在”的哲学理念为理论来源。他的伦理思想无论是对新文化派的反拨,还是在当下中国,皆有其价值。当然,在其伦理思想中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对传统儒家思想消极面批判不足;所依据的西方思想亦属一偏;迷失于“道德理想主义”。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主要是以诗歌和戏剧占据了文坛的一席之地。然而,作为一个球形般的“天才人物”,郭沫若的自传文学也具有较高的价值。郭沫若是较早具有自传写作意识的
采用机械合金化(MA)球磨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Al/Al4C3/Al2O3,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良好的Al4C3棒状单晶体和等轴状γAl2O3均匀分布在铝晶界或晶粒内部,二者体积含量约
人性问题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先秦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孟子、荀子是孔子之后两位最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荀子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虽不是面对面的,但的确是一场思想的交锋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先进的基础上并未产生世界意义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