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都市人口持续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增速发展,城市内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国内较多城市已经陷入了“垃圾围城”困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速对生态文明制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设,提倡构建“美丽中国”;2017年随着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便捷以及信息繁荣。以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为核心的固体废弃物管理理念开始获得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有着较强的外部效应,由于目前我国国内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仍面临着人员、技术与资金等多方面困难,通常在没有严格的约束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手段的刺激下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与管理学中的机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管理学与环境学的融合。首先,在循环经济理论和激励理论指导下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提出对相关主体进行经济激励与非经济激励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梳理和对比海外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奖惩机制,总结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所存在的收费难实行、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参与度低等突出问题;第三,通过确定回收企业的特征与属性,分析垃圾资源化管理过程中的三方利益博弈模型,深入探讨了回收企业应当如何决策从而实现利益均衡。第四,依据相关原则指导,构建城市生活垃圾的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励和督促相关回收企业和再生资源企业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资源化过程。最后本文通过引入桑德集团案例进一步分析在“智慧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资源再生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拓宽回收渠道,形成独特企业文化,搭建信息化平台,从而主动参与废弃物的回收与后续处理,能够带来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