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疼痛、疾病不确定感、睡眠质量状况,探究影响生命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运用认知行为和正念为理论基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析干预对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各因素的效果。方法1.调查研究:采取方便抽样,对2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RA(V2.0)、疼痛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集2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干预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患者,由于研究中途脱落,最后完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1.调查研究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水平低于平均值。(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各维度及总分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的DAS28评分上有差异(p<0.01)。(3)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及总分均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除特异模块与复杂性不相关外(p<0.01);焦虑抑郁与生命质量的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分与生命质量得分间呈负相关(p<0.05),除社会功能、特异模块与催眠药物不相关外;疼痛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和生命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1)。(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RA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SDS、睡眠障碍、SAS、疼痛VAS评分、不确定性、婚姻状况。2.干预研究结果:(1)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生命质量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2)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疼痛感和生理指标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总体水平低。患者生命质量受人口学变量及疾病相关因素的影响,而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疼痛VAS评分、疾病不确定性、婚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患者生命质量的高低。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疼痛感,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提升患者睡眠状况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