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Ⅱ区骨折致骶丛神经损伤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骶丛神经损伤是影响骨盆创伤后患者远期病残率的重要因素,而骶骨骨折是导致骶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临床上对骶骨骨折多采用Denis 分型,即分为骶骨Ⅰ、Ⅱ和Ⅲ区骨折。许多学者总结临床资料后报道骶骨Ⅱ区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导致神经损伤机会也较多,但均未揭示神经损伤的具体机制。本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各种类型的骶骨Ⅱ区骨折时不同移位造成骶丛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从而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取福尔马林短期(1 年内)浸泡固定的国人尸体9 具,18 侧。自第4 腰椎水平及双侧大腿中段将尸体离断,去除腹壁肌肉和所有腹、盆腔脏器、髂血管,保留骶丛分支及其与盆壁的附着,完整暴露骶丛及其分支。观察骶丛构成、行径及与骶孔、梨状肌、骶髂关节、骶棘和骶结节韧带关系。根据骨盆骨折Young 分型,我们根据创伤暴力方向不同将骶骨Ⅱ区骨折进一步分为四型:①前后挤压型②侧方挤压型③垂直剪切型④混合型,然后对前3 型分别研究。将标本分为3 组,保护骶丛神经,切除耻骨联合,模拟不同类型骨折特点用摆锯沿骶Ⅱ区切开骶骨皮质分别制成前后挤压型、侧方挤压型和垂直剪切型骶骨Ⅱ区纵行骨折模型各3 具,6 侧。然后模拟骨折各种移位并将其量化,观察不同类型和移位程度下骶丛神经损伤特点,分析机制。最后在骶骨Ⅱ区骨折模型中,去除骶丛神经用相应直径硅胶管(内置造影剂)代替,
其他文献
临床工作中,应用电刺激治疗难愈性创面,多以电流强度为主要调节参数。临床研究证实,电刺激能够加速创面的愈合。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是创面再上皮化的两个重要的方
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是心血管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为手术者提供一个无血、少器械妨碍的视野,因此促进了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和主动脉弓
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即社会基本结构从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政治为中心的领域合一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域分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文化从政治统合的特定
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它是由丰富的审美范畴和审美命题构成的,而中国美学就是随着这些范畴、命题的出现、发展、演变而不断前行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地区冰盖面积变小,这促使北极航线日益繁忙,同时北极油气开发活动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海洋平台在极地运行。北极地区运行的船舶、海洋结构物面临着小冰
设计并制作了实验用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并对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及化学组分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了N2/NO、N2/NO/O2、N2/NO/H2O(g)和
本文以近现代(1894年~1949年期间)在苏州出生、学习和生活过的967名苏州留学生的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他们首次出国的时间、年龄、留学
根据磁滞力原理,利用磁路解析的方法获得了张力器的电控参数,并对微型精密磁滞张力器的结构和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了一种微型精密磁滞张力器,解决了张力器精确控制的
目的:通过观察并存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时术中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与应激反应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来了解麻醉手术期间应激反应对心肌缺血发生的影响。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动植物及病毒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RNA,通过对靶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负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