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构件,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一定社会需要而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资料。作为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其学科特性和学科任务都要通过语文教科书来体现和落实。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的物质载体,其选文内容不仅要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语文能力的提升,更要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研究以“文革”后至世纪之交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从价值取向视角对这三套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三套教科书中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丰富我国语文教科书理论建设,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解读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内容提供方向。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对象、方法、概念界定以及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概述,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层面出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版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析。第三部分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层面出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版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析。第四部分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层面出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析。第五部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