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用A356铝合金热处理制度优化和深冷复合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xiu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的短流程铝合金轮毂生产工艺流程为熔炼、铸造、退火、旋压、冲压、固溶、时效、后处理,为提高此新型铝合金轮毂生产工艺所制备轮毂产品的性能,本文研究并优化了其退火、固溶和时效工艺参数,并进一步探究了深冷处理时间对旋压后A356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热处理方式和热处理参数的铝合金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拉伸实验、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测试研究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探索铝合金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分析420℃、440℃和460℃退火温度下的铝合金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得出铝合金的最佳退火温度为440℃。此时合金组织均匀化程度最好,硅相和α-Al晶粒的细化程度也最好,应力分布均匀,残余应力和半高宽值降到较低水平,仅为53MPa和1.19°,表明此时合金中的位错密度最小,铝合金的塑性会提升,这有利于下一步旋压工艺的进行。旋压后的铝合金组织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形织构,合金中的晶粒由(200)晶面转向(111)晶面和(220)晶面,且晶粒较未旋压的组织更加细小。通过分析520℃、540℃和560℃固溶温度下的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得出铝合金的最佳固溶温度为540℃。在固溶温度为560℃时,合金中出现过烧现象。通过分析铝合金在140℃、160℃和180℃时效温度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发现在时效温度为160℃时,合金的时效效果最好;固溶温度540℃、时效温度160℃能使合金达到最好的晶粒细化效果,细化后的共晶硅相与α-Al基体晶粒尺寸分别达到3.2μm和53.1μm左右;时效时Mg2Si等相作为沉淀强化相析出。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基体中存在大量的层错和少量的纳米孪晶,在硅相中也存在孪晶组织,这与旋压大变形产生的位错和变形后发生的回复与再结晶有关。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在固溶540℃、时效160℃时达到最高,其抗拉强度为282.89MPa,屈服强度为262.15MPa,延伸率为16.43%,此时合金的显微硬度值为95.1HV。较固溶处理前试样分别提高了76.2%、110.8%、7.7%和45.0%。随着深冷时间(1h→12h→24h→36h→48h)的延长,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铝合金深冷复合热处理(固溶-深冷-时效)的最佳深冷时间为36h。深冷复合热处理后α-Al基体的晶面有向(200)晶面转动的趋势,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合金在深冷的过程中发生了回复与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再结晶有效减小了合金的晶粒尺寸,深冷处理36h的Si相的等面积圆直径为1.5μm,α-Al基体晶粒的等面积圆直径为24.8μm,并且深冷处理48h的合金中出现了再结晶织构。深冷处理1-24h使铝合金的残余应力值显著提升,深冷处理36h的合金的残余应力值降低为68MPa;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显微硬度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大致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深冷处理36h后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最好,其值分别为:302.21MPa、272.93MPa、20.37%和98.8HV。深冷处理合金强韧化机制包括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位错强化和孪晶强化等。综上所述,优化后的工艺技术路线为退火440℃/25min+固溶540℃/75min+时效160℃/80min,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退火440℃/25min+固溶540℃/75min+深冷36h+时效160℃/80min得到更为良好的A356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工业含油废水以及频繁发生的油品泄漏事故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传统油水分离方法由于存在成本昂贵、分离效果差及操作复杂等缺点,而受到应用限制。因此,开发制备具有特殊润湿性的油水分离功能膜具有很大意义,比如超亲水超疏油型分离膜和超疏水超亲油型分离膜,但是,目前所制备的分离膜往往存在通量较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本文以不锈钢网膜为基材,通过接枝改性方法制备了
学位
柱状充气缓冲衬垫是一种由塑料薄膜制成的全透明环保缓冲材料,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与广泛应用不符的是,柱状充气缓冲衬垫的使用还不够成熟,其设计方法及参数选择均处于经验及模仿阶段。本文对柱状充气缓冲衬垫的缓冲防护性能进行研究,针对于小型易碎品,以E27型螺旋式节能灯为被包装物,通过薄膜基本性能试验、理论分析、跌落试验、跌落仿真分析,研究初始充气压力、薄膜厚度、跌落高度对柱状充气缓冲衬垫的性能影响
学位
金属硫族化合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还具有地壳储量丰富、低毒和高光吸收系数等特点,是一类禁带宽度覆盖紫外至可见光区的重要半导体材料,目前对于此类材料的可控合成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催化剂辅助生长机制,典型的包括金催化的气体-液体-固体(VLS)法、铋催化的溶液-液体-固体(SLS)法以及超离子导体催化的溶液-固体-固体(SSS)法,是获取各类1D半导体纳米结构最常用的方法,其实验条件温和,对
学位
在全球化学品生产中80%以上的化学品需要经过催化过程,只需使用较少的催化剂,便可实现大量廉价且容易获得的分子转化为更有用的功能化分子。这些催化剂可以分为均相,异相和酶催化剂,其中异相催化剂最为重要。金属颗粒的尺寸、形貌、晶体结构和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异相催化剂的性能,尤其是金属粒子尺寸由于几何效应和电子效应的改变影响表面原子的配位环境。本文致力于开发新方法,包括超临界流体法和双配体法调控金属-有
学位
为了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新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盛行,使得人才的信息素养越来越重要,拥有优秀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编程技能的后备人才已经成为了市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本文笔者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编程的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议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形状可调、功能多样的特点,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目前,常用的生物医用水凝胶多基于内部共价交联的(非动态)网络结构,因此存在着适应性差的问题,如形状适配性低、抗机械外力能力不强等。当其受到较强的外部机械压力后,水凝胶会出现破碎、且无法恢复其原有形貌和功能,因而失去使用价值。动态水凝胶,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基于动态分
学位
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易获取性、对疾病的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等特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已经开发了多种基于疾病标志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快捷、高效和简单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在疾病标志物的检测。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各种各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被开发利用,多肽作为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使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性增加。多肽是由多种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
学位
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人们正将各种电子设备接入庞大的物联网,导致产生能源供应的困境和电磁污染的危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多功能材料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泡沫碳(CF)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导电性优异,并且对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催化、电磁屏蔽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采用简单的合成工艺,将CF分别与CoO纳米颗粒、NiCo2O4纳米针和NiCoO2/rGO纳米片相复合,制备了具有优越电
学位
H2身为清洁能源的已经进入人们的眼帘,但因为其在空气中容易爆炸的特性,导致H2生产、储运、应用过程中会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研发一种具有在室温下对H2响应快速、选择性良好以及较好稳定性的氢气传感器来精确地检测H2泄漏现在已经迫在眉睫。虽然单相MoO3、本身机械稳定性较差,且检测范围相比其他材料的传感器窄。但本文通过对MoO3逐步进行形貌调控、构建异质结和进行氢处理三种改性方法的协同,得到了对H
学位
持续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推动能量转化和存储器件快速发展,而对于该类器件电极材料的研发至关重要。镍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谐的层状结构,备受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受限于较差的结构稳定性和较低的电荷转移能力,镍基LDH距离高性能电极材料要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论文以开发高效双功能电极材料为导向,对镍基LDH分别实施阴离子插层结构改性和金属阳离子调控优化,基于一体化策略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