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编辑特色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但从宋代至今,唐诗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许多优秀的诗歌存在不同程度的遗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唐诗还存在着一些以讹传讹的现象。《全唐诗》的出现,使得唐诗开始从国家的层面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保护力度也得到加强。《全唐诗》收集了有唐一代及五代所有的诗歌,是现存收录唐诗最多、分类最为精细的一部著作。《全唐诗》的编辑与明清其他“集”有很大不同,有独有的编辑特色值得探析。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三种,首先是文献检索法,要借助于文献进行大量信息类的总结,以最大程度还原当时《全唐诗》编纂的原貌。为了更好地把握《全唐诗》的编辑概况,了解当时编纂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距离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康熙时期,因为现在留存的史料并不多,所以每一份有关《全唐诗》的史料对了解《全唐诗》编辑情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大量检索查阅得知,目前涉及到《全唐诗的史料以当时的奏折、康熙时期前后的著作、《全唐诗》的凡例等作为文献检索的重点对象,也获取了很多重要信息,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其二是内容分析法。《全唐诗》共有唐诗近五万首,从人的角度讲,涉及到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两千多人按照一定原则做了排序,那么排序的原则是什么就需要通过内容的分布、诗人的生平进行详尽的分析,而这些内容的获取将需要对《全唐诗》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便对《全唐诗》的编辑思想及编辑方式有更贴切的理解;第三是比较研究法。《全唐诗》在编辑伊始,曾借鉴过《唐音统签》等其他著作,分析《全唐诗》的编辑特色也不可缺少地需要了解《唐音统签》等同类型的民间著作是什么特点,通过对《全唐诗》编辑特色的总结和《唐音统签》等著作的编辑特色进行比较,会更清晰地剖析出《全唐诗》编辑较之其他著作的可取之处。《全唐诗》刊印的时间是在清代,由于历史久远,所以文献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的重要性相对其他两种研究方法更具有参考的价值,这必然要求对《全唐诗》进行研究的时候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以内容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为辅。通过研究认为,《全唐诗》的编辑有其鲜明的特色。其一,《全唐诗》选择了断代单一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了辑录,在此之前官方没有过类似的编纂形式,这种形式让后世轮番效仿,影响深远。其二,《全唐诗》对内容的选定有其独到性。唐代最为耀眼的文化形态当属诗歌,唐诗几乎已经成了诗歌的代名词。选取唐诗作为辑录的对象,既保护了唐诗,也使唐诗的流传更为准确,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唐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以讹传讹的现象。其三,《全唐诗》在编排上遵循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诗歌查找快速、方便。其四,《全唐诗》在装帧设计上拥有极为显著的特色。从字体上说,《全唐诗》选取的字体写刻精美、飘逸洒脱,创造出了以“软字精校精刻”见长的“康版”风格,而创造出来的字体风格到现在仍在被广泛地使用。可以说,《全唐诗》的编辑水平当属那个时代的巅峰。通过对《全唐诗》的编辑特色进行研究,拓宽了以往学界的研究视野,对于了解《全唐诗》编辑思想、了解《全唐诗》编排方式、了解《全唐诗》编辑迄今仍在对编辑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原因及可借鉴之处,加深对《全唐诗》编辑特色研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产物,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现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农民工问题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是众多问题中突出
<正>组工干部应自觉把"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贯穿于履行职责的全过程,贯穿于改进作风的全过程,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不虚、不假、不妄做讲诚信的表率
本文将"续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型产品的品牌延伸来研究,并且对比了续集电影的票房(收益)与原电影票房,研究了原电影与续集电影之间的间隔时间长度和续集电影的部数是否会影响
<正> 天彭阙是都江堰堰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约在战国时叫天彭门,秦蜀郡守李冰以后改称为天彭阙,因堰流灌平田又称为灌口;明代以后才始称为宝瓶口。现在人们只知灌口或宝
感性工学作为最新的人机工程技术,是目前设计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式感性工学系统(CAKES)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步骤以及面向感性工学的
研究了凸焊设备的位控模式和预压力参数波动原因,量化分析了压力参数变化范围;采用定电流和时间参数改变电极压力参数的方法进行了凸焊实验,使用微电脑拉力试验机测试焊点焊
当前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对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的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对一个团队甚至一个经济实体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南京市秦淮实验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打造以“和谐”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创设积极向上、宽松协作的学校育人氛围,促成学生、教师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报刊事业发展的高潮,有益于晚清社会的改良和变革。1903年2月17日在东京创刊的杂志《浙江潮》是浙江省留日学生同乡会的机关刊物,它具有政论特性,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