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3月,为了打破电信业的垄断经营,基于邮政、电信本身不同的技术基础和网络设置,国家决定对邮电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主管全国邮政行业并管理全国邮政企业。经过5年的运行,到2002年底,邮政实现了“三年扭亏”目标,盈利1.2亿元,摆脱了亏损的窘境。尽管邮政近年做了大量工作,但邮政仍然面临着设备设施落后、技术手段陈旧、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机制僵化、经营创新能力差等诸多问题。邮政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它的经营管理由国家的专门法规进行规范,它的行为既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也有行业的管理行为,对邮政发展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进行。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选择邮政的竞争战略,不断进行业务、技术、管理创新,给邮政带来新的动力,实现邮政良性循环和不断发展,在新世纪初,邮政面临着战略选择。本论文通过对邮政发展的现状、发展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深入细致分析;通过介绍“伯川德” 悖论(Detrand paradox)、“霍特林” 模型(Hotelling model )和引入美国人olav.Sorenson的研究成果,分析美国邮政差异化战略实施情况和成功运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的经验;找出邮政实施差异化战略能够带来的利益,提出了邮政实施差异化经营的战略思路。并就邮政如何实施差异化战略,从差异化的来源、程序、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技术创新差异化、财务管理差异化、人才差异化、企业文化差异化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对邮政目前两大重要业务——邮政金融和邮政特快专递的差异化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对邮政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优势、风险以及风险规避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对邮政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讨论中,提出了以下新观点:1、邮政“副品牌”策略的组织与实施;2、邮政业务管理与整合标准;3、邮政金融经营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