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对老年血压变异性和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为临床如何更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或门诊收治并明确诊断为高血压2级或3级的老年患者167人,分为氨氯地平组82人(男性61人,女性21人,年龄71.57±6.09岁)和氢氯噻嗪组85人(男性66人,女性19人,年龄72.09±6.41岁)。氨氯地平组患者服用氯沙坦50mg 1次/日,氨氯地平5mg 1次/日;氢氯噻嗪组患者服用氯沙坦50mg 1次/日,氢氯噻嗪12.5mg 1次/日。所有入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8周、治疗第16周接受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16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试验数据应用PASW 20.0统计软件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程年限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血生化化验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尿酸(uric acid, UA)、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方面亦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治疗前基线血压水平和入选前用药情况比较:入选时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入选患者入选前均服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硝苯地平、长效硝苯地平制剂、尼莫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培哚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复方降压药物(包括倍博特、安明松、北京降压零号等)、利尿剂(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两组患者在入选前降压药使用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治疗前和治疗16周过程中血压参数的比较:在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后,第8周、第16周两组患者24hSBP、24hDBP、dSBP、dDBP、nSBP、 n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16周的治疗过程中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24hSBP、24hDBP、 dSBP、dDBP、nDBP的总体变化影响相似(均P>0.05)。而与氢氯噻嗪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进一步降低16周的总体nSBP水平(P<0.05)。而组间的t检验发现第8周氨氯地平组nSBP水平已明显低于氢氯噻嗪组水平(P<0.05),第16周氨氯地平组nSBP和nDBP水平均明显低于氢氯噻嗪组水平(P<0.05,P<0.05)4治疗前和治疗16周过程中血压变异性的比较:在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后,第8周、第16周两组患者24hSBPV、24hDBPV、dSBPV、dDBPV、 nSBPV、nD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16周的治疗过程中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能进一步降低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的整体水平(均P<0.05)。而组间的t检验发现第8周氨氯地平组24hDBPV、dDBPV、 nDBPV水平已明显低于氢氯噻嗪组水平(均P<0.05),第16周氨氯地平组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水平均明显低于氢氯噻嗪组水平(均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而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16周后氨氯地平组患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氢氯噻嗪组(P<0.05),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氢氯噻嗪组(P<0.05)结论:1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更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2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而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能进一步降低血压变异性,尤其是舒张压变异性。3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更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改善血压变异性的机制很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实现。4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