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的上市公司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信息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完善中国的证券市场,使之获得健康、长足的发展。鉴于这一选题内涵很广,本论文将研究的对象集中到上市公司身上。需要强调的是,研究中国的证券市场,体制因素是不可回避的。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究其根源,大多脱不开体制因素的烙印。  一、选题意义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它的理论精髓是委托——代理理论(含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信号传递、信息甄别等理论。它一反传统经济学关于完全信息的假设,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信息大多是不完全、不对称的。由于其前提假设更接近于现实,因此信息不对称理论比完全信息假设下的理论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证券市场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与实物经济市场不同,在证券市场中,决定证券价格的主要是各种信息,其中既有真实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信息,也有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一些市场主体故意捏造或人们误传的假消息。在证券市场中,信息总是从一方发出,传播向其他各方。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发出方总比信息接收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即处于一定的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证券市场中。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在给定的制度条件下,上市公司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股东整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中的主要矛盾。中国的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的许多行为很不规范,如拟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偏好股权融资等。这些形形色色的非规范行为,究其深层原因,都能找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子。中国证券市场深受国情的影响,再加上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就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上市公司道德风险行为盛行,证券市场秩序严重破坏。因此,治理上市公司行为成为中国证券监管当局的当务之急。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并提出具有较高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检索  本论文主要梳理研究了三个层面的文献。第一层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研究。阿克洛夫研究了二手车市场,发现由于买卖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拥有高质量二手车的车主会退出市场,低质量的车会留在市场里,这就是逆向选择现象。迈克尔·斯朋斯研究了在市场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如何传递信息,不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只能消极地等待他人传递出的信号,从而建立信号传递理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贡献主要在于信息甄别模型,詹姆斯·莫里斯则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机制设计,让-雅克·拉丰也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理论研究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打下了一个结构完善、成熟的理论框架。  第二层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斯蒂格利茨对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信贷配给模型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经济学家研究过信息不对称与资产定价的关系问题,包括逆向选择与资产买卖间的价差、信息不对称与资产的风险溢价、信息不对称与IPO的低定价等。在中国,不少学者系统地研究过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脆弱性(黄金老,2003)、证券市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曾欣,2003)、信息非均衡与银行业不良资产(张玉明,2001)等。这些研究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很好地应用到金融市场中,不仅较好地解释了一些客观现象,而且建立了具有较高操作性的模型。  第三层是上市公司行为研究。这一类的理论文献较少,主要集中于案例和实证研究上。本论文主要参阅了美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行为研究的文献,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财务造假、非公平关联交易等,以及中国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研究报告。关于上市公司行为的案例和材料非常丰富,数据繁杂,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筛选和高度的提炼。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就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和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建立模型,旨在从较深层次、较为清晰地刻画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运用所得出的结论解释和指导现实情况。  实证分析:选出大量样本公司,仔细研究它们的年报以及披露的其他信息,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等。大量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案例,形象地说明证券市场上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比较类比: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等与经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等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各自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并就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尝试发现差距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论文的篇章结构与主要创新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了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建立模型,并就中国上市公司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原因进行逻辑分析。第二部分研究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种种非规范行为,主要研究了财务造假行为、内部人控制以及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这三种行为都与上市公司经营者以及控股股东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部分探索了如何治理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认为应主要从证券市场监管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本论文的主要特色在于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关于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当今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加强证券市场建设,如果能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深刻认识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非规范行为的原因,并围绕这一视角,提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将能极大地改善证券市场的信息环境,促进证券市场的成熟。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如下:  1、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上市公司的非规范行为。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各种行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和深入的分析。尽管导致上市公司非规范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能够较全面地对这些行为进行解释。  2、提出证券市场的信息均衡程度取决于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各市场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对于证券价格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发出的信息的质量;另一个环节则是证券市场的效率水平。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是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充分性,而证券市场效率的衡量标准则是证券资产价格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  3、建立了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模型。本论文认为,由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和异质性,信息不对称是任何证券市场所固有的现象,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但在成熟证券市场中,由于存在完善的市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很好的抑制。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同时又是一个处于转轨阶段的市场,存在着体制性缺陷。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远高于成熟市场。  4、对传统的公司信息不对称类型进行了拓展,提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除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外,公司的控股股东相对于股东整体,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二者也存在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关系。控股股东以自己的部分股权,控制着全部的股权,支配着公司的全部资产。  5、比较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特点,提出中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控制现象比公司经营者的控制更显著,后果也更严重。  6、超出了一般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惯例,尝试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7、在探索上市公司道德风险行为的治理途径时,明确提出在证券监管中应该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同时辅之以严刑峻法,对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及其经营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强烈动机。  8、从降低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出发,建立了治理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行为的措施框架。即分别从上市公司监管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两个层面入手,以信息披露和公司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独立董事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从证券市场的外部监督和上市公司内部的激励约束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治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金融经济学新研究方向,而不对称信息理论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讨论了不对称理论极其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
近年来,ETF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和基金行业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90年代初首只ETF产品推出以来,此类产品便层出不穷,除美、加外,香港、德国、荷兰、瑞士、英国、日本、新
ER P作为时下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为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无限可能。但作为舶来品,E R P项目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成功率极低。以致于有人说E R P在我国“三分之一能用、三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每年7月,全球企业界都会瞩目一个榜单的发布,这就是由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企业五百强”排行榜。2006年度的“世界企业五百强”榜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企业影响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