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传导时间间歇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确立正常胎儿的心脏传导时间参考值。对象: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随机抽取能清楚显示纵位四腔心标准切面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78名。孕妇年龄19-41岁,平均(28±4)岁,孕龄17-41周,平均(30±8)周。入选对象胎儿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心血管畸形及持续心律不齐,左室流入道与流出道交界处PD频谱E、A不融合,能够清晰辨认。方法:选取纵位的胎儿心尖四腔心标准切面,在彩色组织速度成像(TVI)条件下存取3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二维图像,将速度取样点置于二尖瓣环水平获取心肌组织速度曲线,操作时尽可能使多普勒声束平行于心室壁走行以获取沿长轴方向的最大瓣环运动速度图。同时,在纵位的心尖五腔心标准切面,将取样线放置于左室流入道与流出道交界处,获取PD频谱,取样线与血流方向接近平行或夹角<15°。分别采用QTVI和PD测量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AV)和心室开始收缩到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A),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一致性。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胎心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QTVI测量AV为(119.44±7.00)ms,95%CI:(117.86~121.01)ms;VA为(298.58±22.17)ms,95%CI:(292.85~303.06)ms;PD测量AV为(121.88±8.05)ms,95%CI:(120.07~123.70)ms:VA为(295.58±22.17)ms,95%CI:(290.58~300.58)ms。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呈正相关,与胎心率呈负相关。QTVI、PD两种方法测量AV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VI、PD两种方法测量AV、VA在不同孕周胎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VI可简便快速地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对于胎儿房室传导异常的评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