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钢琴小品op.75的音乐分析与演绎诠释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957年)是芬兰著名的作曲家,芬兰民族乐派和后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的作品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内容以及创作体裁丰富多样,其创作灵感多来源于民族以及芬兰的自然环境。本文选择的是其钢琴小品Op.75进行研究,这套钢琴小品属于西贝柳斯的晚期钢琴作品,是西贝柳斯第一套运用大自然的物命名的钢琴作品,也是最早体现了西贝柳斯信仰的作品。对于这套作品钢琴家李名强在《西贝柳斯钢琴作品集》的序中提到“作品75的《五棵树》是极好的音乐会演奏曲目”,对于树形象的刻画,如何更好的表达其意象也是其中妙处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贝柳斯钢琴小品Op.75中五首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西贝柳斯的生平和钢琴小品Op.75创作背景;第二部分通过对音乐结构以及创作特征总结分析,更进一步了解此作品;第三部分从演绎诠释中的技巧运用以及音乐意象表达方面进行解读。通过此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西贝柳斯的钢琴小品,窥探出西贝柳斯的写作意图以及创作思考,并结合自身的演奏经验提出相对应的演奏建议。
其他文献
四川清音是流行于四川各地的一种说唱音乐,为了满足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兴起的一种通俗文艺。其唱段由唱腔与唱词组合而成。本文通过梳理四川清音腔词关系的渊源,从四川清音腔词的语言基础、唱词的意义、唱腔结构、润腔的情感表达、四川清音腔词关系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四川清音腔词关系理论为基础,把四川清音的腔词关系理论具体到作品中进行探讨。主要以四川清音唱腔结构中的单曲体结构,采用艺人称之为“小调”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表达工具,语言的表达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民歌通常出自于劳动人民口中,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左权民歌从曲调上分为“大腔”、“杂曲”、“山歌”和“小调”,开花调是“小调”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题材。开花调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上句开花比兴,下句点题,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左权民歌开花调为切入点,探析开花调的语言特色,让学习者能更好的了解开花调的相关内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首艺术歌曲,其歌曲的思想性、独创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他的艺术歌曲在传统写作技法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大推动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演唱,采取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相渗透的方法,通过《小夜曲》的音乐本体分析、歌词的意境分析,从中探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其中就包括石柱土家啰儿调。本文不仅对石柱土家啰儿调的发展历程、演唱形式以及歌曲类型进行了了解分析,还对其代表作之一的《长年歌》文本内容以及演唱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首先到石柱文化馆调查收集啰儿调起源,通过翻阅文献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传承人后,了解到石柱土家啰儿调最早起源于石柱土家人民的劳动中,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更,传统的戏曲逐渐淡出了当代人的文化生活视野。如何传承这种古老的音乐文化?让它获得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运用传统戏曲素材结合现代歌曲创作技法而产生的新型声乐艺术表现形式——“戏歌”的出现,获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扬及民族声乐的创作与演唱开辟了新的思路。“戏歌”这
倪洪进是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她将西方的作曲技法融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出多首优秀作品。具有独特广西壮乡风情的《壮乡组曲》是由《船从远方来》、《歌墟》、《摇篮曲》、《酒歌》四首作品组成,在倪洪进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壮乡组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音乐文本及演奏技法,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1.在绪论中,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
《冬之旅》套曲作为舒伯特一生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融合了舒伯特高超的写作手法以及深刻的创作思想,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与生命的理解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秉持力求最真实地演绎音乐作品这一表演诉求,试图探寻舒伯特埋藏于《冬之旅》套曲中的创作意图,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从演唱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文章分为两个主要章节。第一章节从时代、词作者以及曲作者三个方面来总结《冬之旅》套曲的风格特征。作为一
随着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今国内关于少数民族钢琴音乐表演风格有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是建立在作品背景与分析的宏观层面上对表演风格进行研究,鲜少有对音乐要素进行音响形态特征细化、并具体指导傣族钢琴曲表演的成果。对此,本研究选择个案(钢琴曲《竹楼傣语》主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文作者作为傣族人创作了该作品并参与了调查样本的录制,调查样本是局内人(傣族钢琴学生)、局
《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是目前已知的最华丽的花腔咏叹调之一,涵括了多种花腔类型且情感内涵丰富,对此咏叹调的花腔演唱技巧深入挖掘并在舞台实践中将其呈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聚焦于《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花腔段落,对花腔存在的各种形式进行细致分类和归纳,结合自身舞台实践,就如何演唱这些花腔段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本文从四个章节进行阐释说明。第一章是
法国艺术歌曲在众多艺术歌曲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加布里埃尔·福列(Gabriel Faure,1845-1924)作为法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一生创作了百余首艺术歌曲。本文将以其早期艺术歌曲为切入点,深挖其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探究其演唱共性,并以早期三首代表作《蝴蝶与花儿》、《莉迪亚》、《梦后》为例,对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文本,曲式结构,演唱进行全面分析。希望演唱者更全面的把握其早期作品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