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采用姜黄素药液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探讨姜黄素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姜黄素在临床治疗肝癌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药液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并设纯DMEM培养HepG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
  (1)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并且绘制曲线图,筛选姜黄素最佳的作用浓度及时间;
  (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各浓度组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各浓度组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4)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5)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相关周期蛋白Cyclin-A1、Cyclin-B1的表达,以及VEGF、HIF-1α及STAT3蛋白表达。
  【结果】
  (1)MTT结果表明,姜黄素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空白对照组,20,40,60μmol/L的姜黄素药液组48h的抑制率分别是:0、42.90%、55.68%、66.76%,姜黄素药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空白对照组,20,40,60μmol/L的姜黄素药液组48h的凋亡率分别是:0.3%、18.0%、24.7%、86.9%,姜黄素药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Bcl-2呈强阳性表达,而Bax、Caspase-3低表达,随着姜黄素药液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多,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进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3)细胞周期结果表明:姜黄素药液处理的HepG2细胞在S期阻滞,空白对照组,20μmol/L的姜黄素药液组,其S期的百分比分别为24.11%、32.68%,姜黄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20μmol/L的姜黄素组HepG2细胞内Cyclin-A1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而Cyclin-B1的表达在姜黄素药液作用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Cyclin-A1的表达阻滞HepG2细胞在S期,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4)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药液可以有效的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随着药液浓度的增高,划痕愈合率逐渐降低,而空白对照组愈合的最为明显,姜黄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姜黄素药液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
  (5)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蛋白VEGF、HIF-1α及STAT3的表达表明:随着姜黄素药液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内VEGF、HIF-1α及STAT3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说明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VEGF、HIF-1α及STAT3蛋白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结论】
  (1)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
  (2)姜黄素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凋亡;
  (3)姜黄素通过下调CyclinA1蛋白的表达使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
  (4)姜黄素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
  (5)姜黄素通过下调VEGF、HIF-1α及STAT3蛋白的表达,发挥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Zn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Zn对维持300多种酶的生理功能是必需的,如碱性磷酸酶、乙醇脱氢酶、DNA聚合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此外,Zn参与细胞信号转导、抗氧化系统的组成和免疫调节。人体缺乏Zn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此同时,许多研究发现Zn是大气污染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中水溶性过渡金属的主要成分,在P
学位
  本文总结归纳了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冠心病的认识,在提出本病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基础上,拟益气养阴、活血宣痹化痰治疗法则的芪玄益心胶囊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与西药组(美吡达)和中药组(丹参滴丸)对照,观察芪玄益心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冠心病大鼠的影响。结果证实,芪玄益心胶囊可改善糖尿病冠心病大鼠的心肌缺血、调整其代谢紊乱,从而确定其对糖尿病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糖尿病冠心病大鼠的缺血
学位
目的:  1.观察阳和汤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血清雌二醇、IL-2、IL-10及瘤组织IL-2、IL-10的影响。  2.探索雌激素对IL-2、IL-10的影响,完善YHD抑制HCC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在雄性昆明小鼠右前肢腋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的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和汤组(YHD组)、他莫昔芬组(TMXF组)、他莫昔芬+阳和汤组(TMXF+YHD组
学位
【目的】  本实验通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的方法建立SD大鼠肝癌前疾病模型,并给予山仙颗粒(SXG)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KYA1797K)灌胃,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血液生化分析、Westernbolt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肝功相关酶(ALT、AST、GGT)以及肝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3a、β-catenin、C-M
学位
【目的】  以体外培养肝星状(HSC-T6)细胞为材料,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分析miRNA-146a和TGF-β1/Smad4信号通路的相关性,阐明miRNA-146a通过靶向调控Smad4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从miRNA-146a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协同作用的角度研究加味四逆散防治肝纤维化机制。该研究将揭示加味四逆散通过miRNA-146a和TGF-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太白楤木总皂苷(TotalsaponinofAraliaTaibaiensis,TSAT)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相关氧化指标及对Keapl-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Cl4溶液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将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C组)、TSAT高
目的:通过部分切除甲状腺观察电针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外形及组织形态、血清中E2和P及乳腺组织中ERα和PR的影响,分析甲状腺与乳腺增生的关系来研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  方法:将60只雌性未孕SD大鼠(210?10g)随机取10只为空白组,在大腿外侧肌注0.9%生理盐水0.5mg/kg,1次/日,连续30日,其余的50只大鼠在大腿外侧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5mg/kg/d,连续30日,
学位
【目的】  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对染铅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驱铅扶正方抑制染铅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驱铅扶正方中药浸提液SD大鼠灌胃,制备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将PC-12细胞同步化处理后随机分为四组:A组醋酸铅染毒组,B组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组,C组阳性对照组和D组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PC-12细胞形态;TUNEL检
学位
【目的】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fibrosis,M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心肌发生重构,心功能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制备大鼠MF模型,给予中药复方参附芎泽方干预,探索不同剂量参附芎泽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观察不同剂量参附芎泽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
目的:  观察艾灸对乳腺增生病(MGH)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直径、乳腺组织形态学、乳腺组织雌二醇受体(ERα)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血清雌二醇(E2)、血清孕激素(P)的影响,初步探讨艾灸治疗MGH的作用机理。  方法:  将40只雌性未孕并且性成熟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艾灸组(C组)、电针组(D组),每组各10只。除A组外,B组、C组、D组均采用大腿外侧肌肉注射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