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穴位埋线联合PPH治疗直肠粘膜脱垂的临床疗效和优越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直肠粘膜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两组,每组各30例共60例,A组予穴位埋线联合PPH术,B组给予PPH术。两组术后基础治疗相同,且同病种患者之间互不知接受何种治疗。住院疗程为两周,观察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7天、第30天的排便困难、肛门或骶尾部的坠胀感、肛门阻塞感的临床症状情况,并分别给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30天分别行排粪造影检查并记录数据。患者出院1个月后追访病人统计临床症状积分及排粪造影数据,对其总体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严重性,及时对症处理,最后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入选的60例患者,各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在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的总积分,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第7天,术后30天后的排便困难、肛门或骶尾部坠胀感、肛门阻塞感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排粪造影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比较(P>0.05),两组在排粪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1个月后肛门功能恢复无差异。两组在30天后总体疗效采用秩和检验比较P>0.05,认为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PPH术结合埋线法以及单纯的PPH术,在临床上都是治疗直肠粘膜脱垂的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结论:穴位埋线联合PPH通过改善患者体质,减少术后并发症,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能起到标本同治。穴位埋线通过对局部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能够起到益气固脱的治疗作用。促进伤口恢复,减少排便费力及便后肛门坠胀感。且穴位埋线未发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