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发展特色经济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特色经济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特色资源是区域特色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色产品是特色经济的核心,特色技术是特色经济的支撑,特色产业是特色经济的依托。特色经济是相对的、具有阶段性的动态变化的性质。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处于大西南的腹心地带,金沙江、岷江、长江汇合处,是长江经济带西端的支撑点,是国家16个重点开发区之一——“攀西——六盘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宾市资源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是:其一,水能资源在全国有显著的优势;其二,煤炭、天然气、岩盐等;其三,“蜀南竹海”等旅游资源特色优势明显。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宜宾市由于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本文从5个方面对宜宾市发展特色经济作了初步的探讨: (1)对特色经济的初步认识。从特色入手,对特色经济产生的基础和背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阐明了特色经济与优势经济、市场经济的关系; (2)对宜宾市发展特色经济的现实条件进行了分析,包括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等外部条件和宜宾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3)宜宾市特色经济的产业确定。对影响特色产业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宜宾实际确定了宜宾市的核心特色产业、和潜在特色产业; (4)提出了宜宾市发展特色经济必须遵循的原则,发展特色产业的基本思路,针对制约特色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宜宾市发地特仁经济的训步研穴 APrellmlnary Research onDeve1oplngthecharacterlstlcgconomyofYlb匠n (5)结语部分。对前面论述进行了概括,提出宜宾市只有发展特色经济,只有正确确立了特色产业,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也才能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最后,文章进一步说U发展特色经济对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榆林是我国新世纪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只有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榆林才能实现其历史使命。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自然环境及其各个方面,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随时随地发生改变,对于土
延边地区是渤海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中外学者对渤海的疆域、族属、交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地理学角度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有关遗址空间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着想,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反贫困理论及其实践应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拟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济
该文在认真分析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通过对国际国内信息化测度方法的研究,提出衡量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1991—2001年有关统计数据为依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快速发展,经济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变的更加频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小单元,也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交通
全球生产分工的日益细化而导致的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布,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参与到国际生产协作的网络中。然而,大到总体的社会财富、小至具体的产业环
坡面是发生土壤侵蚀的基本单元,研究坡面表层土壤磁化率与土壤机械组成的分布变化特征,进而指示坡面土壤侵蚀与堆积的过程,这对今后开展坡面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土壤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地理景观的塑造经历了漫长的农业化和快速的城市化两个阶段。当今快速的城市化改变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格局,引起了全球地理环境的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LUCC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主要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