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认知风格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歧义容忍度主要指学习者对具有歧义性、陌生性、异质性的学习对象或材料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涵盖着从主动接受到消极抵制之间的不同层面。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外语时,会遇到由上述差异所导致的各种歧义现象。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阅读能力被普遍认同为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综合能力之一,而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培训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学者将歧义容忍度与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相结合,研究发现歧义容忍度与二者有相关关系,能够影响阅读策略的选择,但并未涉及如何提高歧义容忍度。由于我国学生歧义容忍度普遍偏低,本文将歧义容忍度、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培训相结合,研究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对歧义容忍度的影响,验证歧义容忍度能否通过策略培训有所提高。2009年9月,来自西南大学08级两个班的96名学生参加试验,数据有效的受试为84名。其中2班为控制班,3班为试验班。本文根据歧义容忍度的相关理论,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及阅读理解的形式进行测试。通过前期测试,调查两个班级学生的歧义容忍度、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情况。然后,试验班接受十四周的阅读策略培训,培训结束后,两个班接受后期测试,以与前期测试进行比较。实验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和描述。数据结果表明:在经过阅读策略培训之后,实验班学生歧义容忍度明显提高;通过策略培训,实验班的阅读策略使用频率有所上升,效果显著;策略培训之后,试验班的阅读能力也相应提高;通过回归分析,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能够有效预测歧义容忍度的提高,说明阅读策略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本文对上述结论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研究结果证明策略培训对歧义容忍度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本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情况,帮助学生培养歧义容忍度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技能、容忍和克服歧义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应当树立歧义容忍度意识,积极配合老师开展策略培训,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并实现学习策略在不同领域的迁移,自觉提高歧义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