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玉米种植户的利润效率和灾难性风险管理策略采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孟加拉国最重要和最大的就业部门。孟加拉国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当遭遇灾难性灾害袭击时,所有农业收成都可能毁于一旦。水稻和黄麻是孟加拉国主要农作物,玉米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玉米不仅是孟加拉国现有饮食习惯的替代,而且是其日益壮大的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尽管孟加拉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巨大,但种植户并不清楚玉米的实际利润,不愿意改变现有种植模式去种植玉米,因此只能大量进口玉米。故而,对现有玉米种植户的盈利能力和效率的了解,可以引导种植户增加玉米种植。目前鲜有研究涵盖技术、配置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的玉米种植的真实利润效率,以及玉米与孟加拉国现有季节性作物的比较效益分析。种植户主要采用风险管理策略来提高农场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利润效率,故风险因素及其管理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孟加拉国位于季节性气候区,经常受到灾难性灾害的影响。然而,种植户并不是很关心在采用决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社会经济因素。因此,了解玉米种植的利润效率以及影响不同风险管理策略采用决策的因素,对促进玉米种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概念框架简单明了,是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的盈利能力。降低成本、增加营业额、提高生产率和提高利润效率可以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利润效率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此外,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战略方式帮助提高盈利能力。为此,本文试图从影响玉米种植户利润效率的因素出发,计算其利润效率,并探讨种植户对不同风险管理策略的风险态度、风险认知和影响种植户采用不同策略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提高利润效率,完善风险管理政策,确保盈利能力的提高,对种植户收入和经济增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选择理论,采用随机前沿法(SFA)计算利润效率,运用适应能力理论探讨孟加拉国玉米种植户同时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数据收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5月至7月从孟加拉国四个不同的农业生态区,马尼格甘杰地区的7个村庄(湿润农业生态)、迪纳杰布尔地区的10个村庄(干旱农业生态)、库米拉地区的8个村庄(多雨农业生态)以及博格拉地区的10个村庄(半干旱农业生态)共收集了350个种植户的原始数据。本文通过Battese和Coelli随机利润前沿和无效率效应模型,使用孟加拉国玉米种植户生产效率的直接测量来计算利润效率。结果表明,孟加拉国玉米种植低效率水平较高,为71%,这表明由于玉米种植技术、配置和规模效率低下的综合作用,估计损失了29%的利润。效率差异主要受年龄、受教育程度、推广服务、非农收入等方面的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部分预算分析比较了玉米与主要作物水稻的盈利能力,结果发现玉米收入比水稻收入每英亩要高6115孟加拉塔卡。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和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并面临若干风险。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预测产量,有助于稳定生产和价格,并对生产效率有积极影响。此外许多其他经济部门都与农业相关,因此,农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虽然风险管理是在各种工具中选择可以减少风险对农场和农场福利状况影响的决策,但必须通过适当的策略对农业风险认真地进行评估,否则,不恰当的风险管理决策可能导致种植户利润下降。在孟加拉国,种植户同时采取若干风险管理策略来管理农场一级风险。已有研究忽略了不同风险管理策略和决策因素之间潜在的相关性。因此,研究影响因素与不同风险管理策略之间的可能相关性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probit模型来填补这一知识空白,聚焦孟加拉国常用的四种风险管理策略,即订单农业、预防性储蓄、多样化和农业信贷,研究种植户的社会经济特征、农场特征、种植户对六种主要灾害性风险源(洪涝、暴雨、病虫害、干旱、大风和冰雹)的认知以及种植户风险态度对种植户采取这四种风险管理策略的影响。种植户的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是影响其农业生产、投资和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通过probit模型,即相等确定性等价方法,了解种植户对灾难性风险的认知程度、风险态度,并且估计种植户和种植户特征对风险认知和风险态度的影响,从而得出种植户对灾难性风险的认知程度和风险矩阵,为种植户对洪涝、暴雨、病虫害、干旱、大风和冰雹等六种灾难性风险源的认知程度排序。结果显示,大多数种植户不愿承担风险,认为洪涝、暴雨、病虫害是其农场经营的潜在威胁。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推广服务和土地所有权状况显著影响种植户的风险态度和风险认知。在孟加拉国,同时使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是农业社区的普遍做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种植户和种植户特征、种植户对灾难性风险源的认知和种植户对风险的态度对其采用不同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风险管理决策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首先,考察了种植户和种植户特征、种植户对灾难性风险源的认知和种植户对风险的态度对种植户采用订单农业和预防性储蓄这两种管理风险决策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二元和多项probit模型风险管理决策之间的可能相关性。研究结果证实了风险管理采用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表明种植户采用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则更有可能同时采用另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而且,研究结果还强调了年龄、教育、推广联系、收入和土地所有权的作用以及种植户在决定采用风险管理策略管理农业风险时的风险规避性。此外,本文同样尝试研究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多样化和农业信贷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多元概率模型对社会和农业特征、种植户对灾难性风险的认知和对风险源的态度以及订单农业、多样化和农业信贷等风险管理策略的可能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证实了采用不同风险管理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表明单一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鼓励种植户同时采用另一个或两个风险管理策略。此外,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推广联系、家庭月收入、农场规模、农地所有权及种植户的风险厌恶性是影响种植户采用风险管理策略的主要因素。此外,在作为风险管理策略方面的订单农业、多样化经营和预防性储蓄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这些结果还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一种风险管理策略会鼓励同时采用另一种或两种风险管理策略,而且社会经济和农场特征在采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使用双变量、多项式和多变量probit方法对有关风险管理策略和采用决策进行分析,加深种植户对风险管理决策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预测哪些种植户将采用政府支持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广机构可以通过完善自己的项目,更好地引导种植户改善风险管理状况。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具有适当信贷设施的推广服务,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的低效率;第二,农业部门应为种植户提供便利的获得信息和农业信贷渠道;第三,引入成人教育和广泛的技术培训来帮助种植户更好地使用信息;第四,由于土地改革不易实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鼓励种植户创建农民合作社和共同耕作;第五,农业信贷政策应根据种植户的需要和必要性进行改革。最后,最重要的是由于农业发展面临作物生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政府农业保险政策应尽快以更好、更简单的方式实施。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经过几十年的过度开采利用,使林区可采资源枯竭,林区经济陷入困境。尤其在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林区也在积极寻找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替代产业,来促进林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探究如何加快林区林业产业
学位
林业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林业行业的晴雨表和林业企业的中坚力量,林业上市公司的责任更加重大,应更大程度上考虑森林资源的外部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保证在赚取经济利润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林业上市公司亟需解决的难题。林业产业上市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生产经营依托森林资源,其投资兼具了生
学位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本约束,导致林业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增收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深化金融支持林业产业方式,优化金融支持路径,构建适用黑龙江省金融支持林业产业的运行机制,为林业经济发展争取到更加强劲的金融资本已势在必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构建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机理,对黑龙江省金融支持林业产业效率现状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针对
学位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天然林分布集中,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黑龙江省可采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陷入森林资源“优势陷阱”和“资源诅咒”困境。虽然国家提供了大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但囿于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不足等原因,一直停留在“覆盖到”和“能补偿”的层面上,导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边际效率递减。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多元
苏丹的养蜂活动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lue Nile,White Nile,South Kordofan,West Kordofan,South Darfur,West Darfur,El-Gadarif and Sennar)它们以产蜜量高而闻名,而且由于养蜂活动在森林中广泛开展,它们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森林生态经济评价的应用为森林经理、养蜂人和决策者提供了当前的信息以及有助于
2017年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委,决定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南京六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凭借其优美的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善产业链、先进农业生产模式以及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优势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在江苏乃至全国引起了极大关注,被农业部并作为典型在全国宣传,研究其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
学位
2015年以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标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股份合作制则是贯穿改革始终的基本思路。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在传统合作社基础上,吸收股份制因素,以农村集体资产入股方式形成的一种创新型产权制度。白1984年在山东周村试验区发端以来,这一自下而上的诱致型制度变革在争议声中逐渐完善。其实质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困境的应对,是对农村集体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在内的五大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指出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新目标,建立起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民集中居住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形态,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着明显差异。这类社区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找到其影响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紧迫要求。现有研究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机制更多的是强调传统要素投入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二元经济”的负面影响,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跨部门要素配置效率低下是限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其中,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滞后问题尤为凸显。事实上,如何有效转移或吸收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