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横向变形的监测与评价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最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沥青混凝土与生俱来的温度敏感性,以及夏季气温的节节攀升,车辙已成为沥青路面病害最重要的破坏形式之一。目前车辙检测以采用定期检测方式为主,常由于车辙发展信息获得不及时耽误最佳养护时机。对于车辙的实时监测、评价等也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为解决该难题,本文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技术,结合有限元方法,对车辙横向变形发展规律及其评价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试验和模拟对车辙试验中一次轮碾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辙板上表面、板底的实测横向应变值均与模拟值相差不大,整体趋势相同,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车辙板上表面和板底横向应变是可行的。
  (2)提出了室内监测车辙横向变形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即车辙板表面布置3个传感器、板底布置一个传感器。此布置设计能够满足监测车辙横向变形的目的。
  (3)通过沥青混合料横向应变发展规律分析,可以判断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优劣。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越强,则横向变形影响范围越小。在车辙发展初期压密阶段,基本以轮迹带范围横向变形为主,在车辙发展稳定阶段,以轮迹两侧横向变形为主。
  (4)强度较低的垫层对车辙发展早期压密阶段已产生影响。在车辙发展早期,垫层未发生失稳破坏前,横向应变以受拉为主。垫层失稳会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横向变形发展模式。
  (5)在不同车辙深度情况下,距轮迹中心线 50mm 处应变值基本不变。距轮迹中心线大于50mm位置,应变值随着碾压深度的增大拉应变逐渐增加。
  (6)车辙试验中表面横向应变与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关系紧密;提出采用不同位置的横向应变差值和横向应变变化率两个指标可以实现对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的评价。
其他文献
桥梁支座的性能评估目前主要依据相关规范进行外观检查,该法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为桥梁养护单位及管理部门提供精准决策辅助,造成潜在安全隐患;现行标准与方法无法对全桥受力与变形分布及桥梁支座本身的实际受力与初始设计值进行校核,这使设计施工等中间环节中可能产生的潜在隐患得以隐藏并将该隐患传递到运营阶段,进一步产生更大的安全问题。  本研究基于板式橡胶支座的实测橡胶单轴拉伸数据,采用Yeoh双参数模型拟合
学位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产业链高度机械化,劳动力大幅减少。装配式建筑拥有模块化、定制化、高效化、绿色化等特点。传统的建造模式是以现浇混凝土为代表的高资源消耗高劳动量的密集型建造方式。而这种建造方式的存在得益于我国过去数十年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种粗犷式的建造伴随着而来代价就是日益严重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问题以及自然资源肉眼可见的减少。而现如今,不仅仅是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中土地资源紧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式,在越来越多城市建设起来。快速的城市隧道工程规划和建设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由于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建筑物破坏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在隧道修建之前确定隧道施工对沿线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以及对隧道施工引起邻近建筑物的潜在损坏风险作出评估,这对于地铁建设规划选线和风险规避,以及采取适宜
学位
国内目前正处于地铁建设高峰期,土压平衡盾构是地铁隧道采用的最广泛的施工方法。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壁后注浆压力、注浆量、土仓压力、盾构总推力等关键参数控制是保护地层环境和提高掘进效率的关键。本文依托于成都地铁18号线锦城广场~世纪城~海昌路两个隧道区间土压平衡盾构工程,对泥岩和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关键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合理控制范围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无
学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因其优越的材料性能和便捷的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梁桥的抗弯加固中,而对于混凝土桥这类自重占比较大的桥梁,加固前已承受一定荷载,加固后继续承受荷载则处于“二次受力”状态。为实际研究二次受力状态对CFRP抗弯加固混凝土梁桥力学性能的影响,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梁桥的时变受力行为研究”(项目批准号:51778532),进行了5根矩形截面RC简支梁
框架结构由于形式简单、平面灵活、易于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而广泛地应用在商场、办公楼、停车场等建筑中。对于中高层的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轴力较大,为满足轴压比的要求限制,底层柱的截面尺寸往往较大。底层柱阳角凸出,影响室内的美观和家具的布置,建筑设计通常希望框架中柱的截面尺寸可以适当减小。目前我国的抗震设计分开考虑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计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强度和变形,通过抗震等级控制结构的内力调整和抗震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领域最为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混凝土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河砂等自然资源,给环境造成的负担日益严重,利用海水、海砂、珊瑚礁等海洋资源拌制混凝土,是解决困境的重要手段。由于海水、海砂中含有大量盐分,海水海砂混凝土(SWSSC)中的钢筋会产生锈蚀,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因此,需要采用耐腐蚀性强的材料替代钢筋,其中,纤维增强塑料(FRP)筋是较为理想的替代筋材。在FRP配筋SWSSC构件中
及时准确的结构健康检测和监测系统可以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许多实际量测经常会用到加速度传感器收集加速度响应数据,以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并进行结构损伤诊断;而已有文献证明,当外力为高斯白噪声(white Gaussian noise)时,加速度响应的自相关函数会嵌有外力自相关函数进而产生奇异点(singular point)跳起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加速度信号在参数识别中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于时域参
钢框架-预制墙板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双抗侧力体系,其墙板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对结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在传统钢板剪力墙及轻质外挂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暗支撑钢板的新型预制墙板,采用X型钢支撑、型钢暗柱构造提升墙板的抗侧能力,采用轻质陶粒混凝土减轻构件重量,使其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为了探明不同因素对新型暗支撑预制墙板的抗侧性能影响机理及其典型破坏模式,本文结合试验、有限元分析及理论研
机场、航路和扇区是空中交通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紧密耦合、相互关联。网络科学的发展为研究机场网络、航路网络结构和特征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结合网络运行和网络结构是网络科学的方向。网络韧性是描述复杂系统或网络在受到破坏或干扰情形下,维持其原有结构或运行水平,并恢复至一定水平的能力,是网络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空中交通运行系统看作是由机场网络、航路网络、扇区网络三层子网络交互的耦合网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