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活动及城市化过程的深入,城市用地的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流通通道被人为建设截断。生态环境出现景观破碎、生态功能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绿道、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从生物多样性需求、物种迁徙阻力等多角度对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系。但目相关研究大多从生态要素保护的角度出发,生态源地的选取和大型廊道的路径构建体系都缺乏对人为建设因子的衔接整合和定量分析,从而导致生态网络空间需求常与城市土地建设利益发生矛盾。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网络的相关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对现状合肥主城区用地类型进行识别,然后对土地分类图进行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合肥市主城区林地、草地景观破碎化问题较严重,斑块之间连接度较差。为构建合肥主城区的生态系统,并与城市建设内容进行更好整合,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生态网络体系,研究基于ArcGIS从生态敏感保护和人为干扰修复两个角度对城市生态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风险性评估结果进行多层次的生态源地分级分类,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模型识别城市潜在生态网络廊道,并将规划河流及基础设施廊道整合到廊道识别过程当中,并最终构建生态网络体系。针对生态网络的阶段性建设,研究针对生态网络结构的强化、节点的建立、连接性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