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其内在的逻辑理路。中国化成果,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最新成果,无疑再次为我们提供了“猴体解剖的钥匙”。“从后向前”,探索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动力和必然性规律,同时关照当下的生态问题及未来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发出我们更应该转换思维,顺应时代趋势,注重实践等思考,这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做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形成必然性进行剖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前人的思想有何继承之处?又有何超越之处?此外,这部分还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往方式的变革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三个方面揭示了其思想形成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剖析,主要包括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等内容。第四部分主要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进行分析,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可持续性方面。人类史与自然史紧密相关,生态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促进人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部分在本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以历史辩证的眼光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作用进行剖析,也是以时代的充满生命力的视角为最后一部分做铺垫。中国化的进程及成果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最好的验证,尤其是其最新成果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这证明了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又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注入哪些活力?对其又有哪些创新和发展?这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