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大学教室昼间混光照明模式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2年David Berson等人发现人眼的非视觉生物效应(Cirtopic effect),光对人类生物节律作用机制和健康照明应用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白光LED的发展势头迅猛,进入室内应用已成趋势,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教室光环境的优劣尤显重要,资料已经表明,采光合格教室的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明显较采光不合格教室低,而且一些采光不足地区(如重庆地区)秋冬季节还常促使学生季节性抑郁症(SAD)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新光源的LED,对其在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安全性研究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基于人们对天然光这种连续可变光谱的天然亲近性,说明健康的照明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室光环境光生物安全性研究》(批准号:51178483),对重庆地区大学教室昼间混光环境照明模式进行了研究。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光生物效应研究动态进行综述,通过介绍国内外基于光生物效应下教室照明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问题与创新方向,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找出目前重庆地区大学教室采光照明尚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再经过学生主观感受评价和学习效率/脑疲劳实验建立对学生主客观均具积极影响的教室昼间混光模式,最后根据调研结果和实验结论提出教室动态照明模式的方案构想。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重庆地区大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其中以重庆地区秋冬季全阴天光气候下教室昼间混合光环境为重点;第二部分通过教室昼间混光照明环境下学生主观感受评价和效率/疲劳实验,找出最佳的混光模式,建立最优照明模型;第三部分:基于前两部分调研和实验所得结论,对教室采光照明措施进行讨论和总结,并结合最新LED灯具照明技术对教室动态照明的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  调研中,通过对重庆大学数间大小、朝向、新旧、用途均不同教室进行采光和照明的物理量测量,得到室内外每小时(或半小时)的温湿度、照度、色温及色坐标等详细数值,经过计算和分析采光系数、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等光学参数,总结和分析了重庆地区全阴天光气候下教室昼间光环境特点,最后通过发放主观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室照明的期待与建议。实验中,在重庆秋冬季全阴天昼间四个时段12种典型混光模式下分别进行了主观感受评估实验和表针法测学习效率变化实验。其中,实验一借助心理实验的语意学解析法(SD法),通过改变工作面照度(LED亮度)和LED色温来营造不同的教室混光环境,向被试发放调查问卷(语义评价量表),对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主观评价最优的混光模式;实验二运用剂量作业试验中的时针表法对学生学习效率变化(反映脑疲劳)进行客观评测及分析,找出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利的混光模式,最后综合两个实验结论,得到主客观反映均较佳的昼间四时段混光模式。在动态照明方案的探讨中,分析了LED灯具在教室照明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根据LED光源特点对动态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进行设计,由于专业特点所致,此部分仅做了初步探索。  最后,本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教室全天候健康照明模式进行了设想和展望。
其他文献
青岛是一个拥有丰富近代公共园林建设历史的城市,先后经历了德占、日占、北洋、第二次日占和民国等重要历史时期。德占时期(1897~1914)是青岛城市公共园林建设的起源阶段。德
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大面积推行,作为乡村理论建设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实践作品与研究文献常见于诸多期刊论文,多位学者从多角度对其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美丽乡村地
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悄然来临,国家政策全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倾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自2003年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后,有关社会主
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城市空间重构与转型的重要时期,毗邻城市的空间协调及受其影响而凸显出来的空间联系特征相当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与
学位
过去20年中,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城市空间急剧扩展,引发了城市空间无序、城市内部环境恶化、结构性用地不足、土地利用低效化、城市空间特色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开始向城市外围和郊区急剧扩张,郊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前沿阵地。外来人口
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布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大背景下,学校的扩建、合并、重组等现象的层出不穷,由此迎来了高中建设的新高潮,整合了大量资源的超
历史文化地段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保护与建设能够在城市更新中发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当前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建设的话语权,多以占据主导地位的专家学者从自身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造园历史悠久,植物种类繁多,栽植经验丰富。随着2014年青奥会的临近,南京城市绿化建设备受关注。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最大的绿地系统,在改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