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世纪之交我国提出的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目标及任务。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2001年6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又强调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理想的政策或计划“只有当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与真实的学生一起实际地实施了,计划才会变成现实。精心的设计是良好课程的必要条件,但非充足条件,如果教师没有知觉到计划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作,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Marsh, C. J.&willis, G.1999)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去完成和实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构成和外部表现,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和保证。因而本文主要考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背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及其挑战,以及为了能适应新的教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能力及其结构,并且提出了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背景。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在明确了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基础教学能力(基本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调控、交往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核心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反思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拓展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自我规划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预见教育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个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