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屡见不鲜。自从1998年我国退市制度开始实行后,资本市场上产生了一系列*ST类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继而在2012年,我国退市制度中取消了对*ST类企业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限制条件,资本市场上又出现了众多*ST类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现如今,制度上和监管上的缺陷已经导致了很多*ST类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以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不当的或者过度的盈余管理,而对*ST类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监管机构改进监管措施,也可以帮助投资者与债权人识别企业的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以维护自身利益。本文以*ST中富为例,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首先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所处行业以及所处制度背景,然后分析了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了初步识别,而后运用全部应计利润模型对*ST中富的盈余管理行为做了精准识别,进而剖析了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内外因以及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遏制*ST类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由于盈余管理是—种合乎会计准则的行为,*ST类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无法被消除,但可以通过有力的措施被遏制,比如改善会计准则与市场制度、增强监管力度、提高外部审计有效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