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分子光热效应的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对分子检测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光纤石英材料的折射率成为制约开发高性能纤维集成光流控器件的关键因素。主要问题是低折射率的生物分子溶液与光发生相互作用比较困难,以及对生物分子检测的准确性还不够。为提高纤维集成光流控器件对生物分子检测的效能,如何增强微流通道内光场与流体的高效相互作用,并对其中产生的物理效应进行有效探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光热光谱法具有良好的分子选择性,探测的光热信号仅来源于生物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避免了光路中散射、反射损耗对待测信号的影响。本文将生物分子光热效应与光纤传感器相结合,并通过涂覆二维材料吸附待测分子,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叶绿素铜钠盐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特异性检测。该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了一种基于卟啉化合物光热效应的光纤生物传感器。分析了长周期光栅(LPFG,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的模式耦合理论和传感原理,利用激发光辐照叶绿素铜钠盐(SCC,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溶液产生光热信号,通过观察LPFG谐振强度的变化,测量SCC溶液的浓度。将氧化石墨烯(GO,graphene oxide)涂覆在LPFG表面,增强对光热信号的检测,从而提高灵敏度。结果表明,相对于LPFG,器件灵敏度提升至近两倍,为0.0587 d B(mg/L)-1。基于分子光热效应的传感器可为生物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2)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材料涂覆的锥形微光纤生物传感器。将碳化铌(Nb2CTx)沉积在锥形微光纤表面,结合血红蛋白的光热效应,实现了分子的高灵敏度、宽范围检测。在0-10 g/d L的浓度范围内,灵敏度为7.581 nm(g/d L)-1,检测极限为0.0026 g/d L,远低于正常人体水平。所提出的生物传感器有望为临床医学传感功能器件提供了全新手段。(3)设计了一种基于有机磷农药光热效应的光流控系统。将涂覆Nb2CTx的倾斜光栅封装在微流控芯片内,利用激发光辐照溶液引起包层模式谐振波长的偏移,通过观察纤芯模式的谐振波长实现温度补偿。在10-50 ppm毒死蜱浓度范围内的检测极限可达0.35 ppm,获得的温度补偿系数为4.84 ppm/℃。通过对比几种不同分子引起的光谱响应,验证了光热检测技术的特异性。该方法在实际的食品安全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甲烷(CH4)是生物气、天然气和煤层气等能源的主要成分,全球分布广泛,储存量庞大。CH4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直接转化为增值产品,是廉价且易获得的碳源。然而工业上CH4的活化需要高温条件,易造成过度氧化生成CO或CO2。因此,开发在低温条件下具有活化甲烷能力以及对C2产物有优良选择性的催化剂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工作构建了RuO2(110)、O-RuO2(110)以及Au3Y(111)(Y=Ni,Ag
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塑料制品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提高塑料制品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应当从塑料制品产业所在地发展历程以及宏观经济绩效的角度出发,根据塑料制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需求制定发展策略,持续落实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研发以及高端技术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工作,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逐步推进塑料制品企业协同发展。
学位
学位
重庆市南川区拥有较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在开展康养旅游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基于南川区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重庆市南川区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传统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促进了分布式发电技术长期持续的发展,这些技术主要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的比例不断提升,传统的配电网将不可避免地演变成有源、主动配电网,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变得更加稳定,但配电网的潮流流向、网络结构和故障信息也受到影响,使得传统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和故障恢复方法无法适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含有分布式电
全球能源清洁化、低碳化进程加快,中国能源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正面临着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等新发展趋势。这种情况改变了配电系统的结构,使得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复杂性大幅增加。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和不均匀负荷日益增加,造成无功功率、谐波以及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越发严重。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是无功补偿设备中关键的一类装置,其在提高电能质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D-
学位